【作者:TombCrow,查看原帖】
“所有人都知道,最先行动的羊实际上决定了整个羊群的行为,因为没有哪个后来者有足够的信心背离它们的决定。”
——提姆·哈福德(Tim Harford):《我是怎么出错的》
与《长城》一样,仍然以古墓丽影为例。因为这是我唯一熟悉的“娱乐圈”,见到以讹传讹的情况不在少数。但我这次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勘误。
下面这一段和长城一文所引段落出自同一篇文章,即关于古墓丽影1~5代包括文化背景在内的梳理。
【2. 失落的山谷:这是第三关的名字,也是一个很著名的传说,源自于阿兹特克神话和玛雅文明的传说,在十一世纪至十六世纪初印第安部族印加人建立的印加帝国,传说在南美的秘林深处有这么样一个山谷,由于没有外来的因素干扰,所以这个山谷还保持着史前的风貌,经常有冒险家前往都是有去无回,而让冒险家奋不顾身前扑后继的则是三把打开古印加帝国财富之门的金钥匙,在游戏中这三把钥匙变为三个齿轮,而史前风貌最好的解释就是劳拉在游戏中遇到的庞大的霸王龙,尽管在二代及三代中它们都有戏份,但一代中一开始出场还是造成不小的震撼,我可是躲在山洞里开了N枪听到庞然大物倒地的声音才敢出来啊!】
其实,只需要查查秘鲁、印加、阿兹特克或玛雅任何一方的资料,就很容易发现,这一段文字不具备太高的可信度。因为阿兹特克文明和玛雅文明属于中美洲,而秘鲁作为南美国家,是印加帝国的领地。位于秘鲁的失落的山谷,与阿兹特克和玛雅毫无关系。至于后半段提到的印加传说中保持史前风貌的原始山谷,以及打开印加财富之门的三把钥匙,我是闻所未闻。传闻中印加的确有一批宝藏隐藏在秘鲁的一个山谷中(比尔卡班巴谷,即游戏中的失落的山谷),但那里并不是史前森林,印加人也没有设置什么钥匙去开门。
印加帝国的财富是不容置疑的。西班牙人进入印加帝国时,囚禁了刚刚赢得内战的印加皇帝阿塔瓦尔帕,他支付了一屋子的黄金和双倍于黄金的白银为自己赎身。此举大大刺激了西班牙人的寻宝热情,诸多印加和前印加古迹在这一时期遭到严重破坏。而阿塔瓦尔帕并未因这笔赎金获释,他被西班牙人杀死。后来印加皇室逃入了比尔卡班巴密林深处,组织起最后一支抵抗力量。比尔卡班巴与西班牙人的关系时好时坏。最终西班牙人决定消灭比尔卡班巴政权,即彻底荡平印加帝国残余势力。
比尔卡班巴被西班牙人毁灭并逐步成为传说后,很多人相信,作为印加帝国最后的领地,比尔卡班巴山谷中一定隐藏着印加帝国大量的财宝,因而踏上搜索比尔卡班巴的漫漫寻宝路。其中就包括美国人海勒姆·宾厄姆(Hiram Bingham)。他可以说是比尔卡班巴财富传说的小小牺牲品。他认为他所发现的马丘比丘就是比尔卡班巴,但长期挖掘并为出土任何金银珠宝,于是有传闻说海勒姆·宾厄姆秘密地将秘鲁的宝藏偷偷运走。就这点来说,海勒姆·宾厄姆确实挺冤。不要说马丘比丘其实并不是比尔卡班巴,就是真正的比尔卡班巴被发现后,也没听说那里出土了什么了不得的财宝。
我并不知道引文中那些资料都是哪里找来的,但无论是读者还是作者本人,要发现其中谬误其实并不困难——甚至从作者本人的行文来看,都能看出他自己的迷糊(上下文衔接并不连贯)。问题在于,作为信息羊群的一员,很容易被文章的篇幅和气势镇住(毕竟很多人是从外表判断一份作品是否属于精品的),又不愿意自己去做点功课,而选择了相信作者。而作者本人,则选择了相信不知哪里看来的稀奇古怪的资料,同样不愿意理智性又稍加勤奋地对待所面对的信息。
于是,那篇文章被一些谬误征服,又去征服了不少读者。在xyz的视频攻略中,显然是照搬了文中的说明。将视频拉到 8:20 左右开始,即可听到。
我说了,我这次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勘误。相比对着文章纠错,我对这种谬误轻易散布出去的现象更感兴趣。
以前我曾经在博客上转过一部分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提姆·哈福德(Tim Harford)的文章《我是怎么出错的》,分析了他犯错的原因,在此似乎有点借鉴意义——“尽管怀疑这件逸闻是假的,但却最终服从于前人们的集体智慧”,“其他人都在依赖前人的决定”。“最先行动的羊实际上决定了整个羊群的行为,因为没有哪个后来者有足够的信心背离它们的决定”,“但理性羊群可以很快改变它们的主意”,“只消一位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便可以纠正一个长期存在的传说——如果他做了适当的功课的话”。
如果说提姆·哈福德这则逸闻尚可对谬种流传作出解释,那么下面的现象却不是信息羊群理论所能涵盖的了。
贴吧这个帖子,我其实早就在另一处看到了。当时随手把链接发给了fz,并鉴定为假消息。神通广大的fz却为这个“最终版本”找出了其“原始版本”和“过渡版本”。
原始版本——http://wii.tgbus.com/news/Pnews/200803/20080304132212.shtml
【眼看已经进入3月份,现在才开始购买2008年的日历显然已经有些不合时宜,不过如果能在日历上看到袒胸露背的裸体“劳拉”,那么即便是现在也为时不晚。来自意大利的性感艳星Silvia Shon,显然没有得到过劳拉·克劳福特形象版权持有者或是游戏发行商Eidos的官方授权,而且官方也不大可能会聘请这样一位明星为游戏代言,但其实这并不妨碍Shon把自己打扮成混血美女考古学家并在日历上出现……而且,好象也没人打算提出反对意见。】
过渡版本——http://www.17tech.com/news/171203.shtml
【Silvia Shon算是官方版劳拉的替身,这位意大利籍模特试图以其完美的身体条件在08年版日历中重现这位活在虚拟世界中的孤胆女英雄】
而最终版本却成了这般摸样——
【随着《古墓丽影》最新作品《古墓丽影地下世界》的公布,Eidos再次向世人证明了劳拉是游戏业界的一棵常青树,本作中官方将女主角的代言人换成了Silvia Shon——这位意大利籍模特。Eidos试图以其完美的身体条件在08年版日历中重现这位活在虚拟世界中的孤胆女英雄,照比之前的代言人,Silvia Shon从骨子里透着一种性感。】
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走样,是比谬误流传更有意思的现象。传播学把“真相”定义为“不被污染的真实信息”,它要求信息发布者发布真实消息,而传播过程中这些信息又不被加入噪音导致失真。也就是对信息发布者和信息传播者都有严格的要求。
古墓丽影的现象是,即使我们相信,信息的发布者是善意的,不会撒谎,但不同的发布者获取真实信息的能力却是参差不齐——于是就出现了“古墓丽影将成为网游”这样的新闻。而信息在传播途中被扭曲的现象,则更是屡见不鲜——比如古墓丽影中文站一句“若无变故,对古墓丽影8的宣传最迟在下月初铺开”,传出去却成了“古墓丽影8下月公布”。至于古墓丽影8的标题所引起的信息走样,我以前也已提过(古墓丽影新作标题Underworld→同名电影Underworld→电影Underworld是关于吸血鬼和狼人的→古墓丽影Underworld是关于吸血鬼和狼人的)。
fz说,如果把这些八卦都加到百科去,不知会怎样。
那可真是五花八门,读者必定叹服于信息发布者和传播者的丰富想象力。
和信息羊群一样,这次也举个其他领域的例子—— 虽然立论和论证过程备受争议,不过BBC这一集《约书亚与耶利哥之役》的故事,却提供了一个信息走样的范本。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