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拉的祖宗八卦:说法语还是说英语

来自古墓丽影中文站
TombCrow讨论 | 贡献2023年12月31日 (日) 20:52的版本 (文字替换 -“有框|无”替换为“有框|center”)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注意: 本文系玩家作品,转载请征求原作者授权。


作者信息
作者 TombCrow
发布时间 2019-10-8
发布于 微博(@古墓丽影INFO)
内容关于 文化探秘7代,

本期内容:说法语,还是说英语,这是个问题。

这回的坑,由头是这次对话:

这就聊出来一个新坑……

根据寻母三部曲的资料,劳拉是第十一代克劳馥伯爵。
上溯到爱德华六世时期,当年的首位克劳馥伯爵,是什么个状况呢?

先来说说,人家是说法语,还是说英语。

英语,如此奇葩

我不知道学英语的小伙伴,在背单词的时候有没有觉得英语蛮不讲理
发音不规则的事就先放一放,先上蛮不讲理的单词一组。

  • 牛 cows,牛肉 beef;
  • 牛犊 calves,小牛肉 veal;
  • 绵羊 sheep,绵羊肉 mutton;
  • 猪 swine,猪肉 pork。

光看这些英语单词,你不觉得奇怪么?
为啥牛羊猪,跟它们的肉,之间毫无关联
要破解这个谜团,我们不妨来看看法语。

  • 牛 bœuf,牛肉 bœuf;
  • 牛犊 veau,小牛肉 veau;
  • 绵羊 mutton,绵羊肉 mutton;
  • 猪 porc,猪肉 porc。

你没有看错。
贩夫走卒接触的牛羊猪,当它们还在泥地里打滚,就跟法语没什么关系;而一旦被做成美餐,端上餐桌,要供人享用了,就是法语词了。
就连餐饮的一系列单词,比如晚宴 dinner、餐桌 table、汤 soup、酱 sauce、煮 boil、烤 broil、炸 fry、炖 stew……也都是来自法语。(简直可以想象英国人有多不擅长厨房里的事,希拉克嘲笑英国菜还是有历史渊源的

类似的还有:

平民住 cottage(农舍),靠租种 croft(薄田)勉强度日;
而贵族住着“源自法兰西”的 manor(庄园)和 mansion(宅邸),坐拥整个 farm(农场)。

平民干的是些不值一提的 work(工作),比如 baker(面包师),比如 shepherd(牧羊人);
而高精尖们要的是 pursuit(追求、娱乐),当然也会 labor(劳动)一下,比如 doctor(医生、博士),比如 banker(银行家)。

还有手握权力的 president(主席)、general(将军),乃至 parliament(议会)、council(委员会),以及整个 government(政府)、整个 state(国家),都是来自法语。

为什么会这样?

这还真不是英国先民崇洋媚外,而是一千年前,说英语的那些“土著”们,被来自法国诺曼底的入侵者打得头破血流目眦裂(就是字面意思),随着说法语的诺曼人成为英格兰的统治者,法语也顺势在英格兰扬眉吐气,成了不一定高帅但一定富贵的高级人士使用的高级语言。

于是,贵族接触的词语,法语大量涌入,而引车卖浆之流所操之语,进不得宫廷上不了台面,就维持着它们的“土生土长”,跟法语没啥关系了。

在法语佬的打击下,说英语的英王头破血流目眦裂,英语就此扑街

在英法交战史上,大家印象里圣女贞德之前一直很软蛋的法国,就是有这么硬气的时候。
虽然这次硬气,靠的并不是法国人自己。

法语的地位,维京人打造

法语之所以在英格兰一度高贵,得归功于维京人
对,就是艾莎女王的老祖宗。

老娘的祖宗不是吃素的

为什么来自斯堪的纳维亚(挪威、瑞典、丹麦)的维京人,会把法语带到英格兰
这个要说到当年让欧洲,尤其是让沿海居民闻之色变的“维京时代”。

维京人,如狼似虎

我们看图说话。

斯堪的纳维亚在地理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触角就可以轻易伸向四面八方。
虽然要利用起这个“优势”,是不得不为,是源自在地理上的劣势。

斯堪的纳维亚人表示我们四面八方都能去,但若非迫不得已,谁愿意背井离乡海上漂呢

虽然维京时代到来的根本原因仍有争议,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八至九世纪,斯堪的纳维亚人口膨胀,而这个高纬度地区环境严苛,适合生存的土地并不多。
于是,维京人如风卷残云,从斯堪的纳维亚掀起一阵阵殖民和掠夺浪潮。俄罗斯、格陵兰、冰岛、不列颠、法国、西班牙、意大利……一个都逃不掉。

俄罗斯、爱尔兰、格陵兰、冰岛等地,有大片未开发土地供维京人移民过去。于是,维京人在俄罗斯建立了基辅罗斯,在爱尔兰建立都柏林;他们移民冰岛和格陵兰,在当地生了根。
(格陵兰这个不毛之地能叫做“Greenland”,简直是在忽悠人——事实上这名字就是格陵兰的发现者、被永远逐出挪威、继而又被逐出冰岛数年的那位,忽悠同胞带着对这片陌生土地的美好憧憬,背井离乡跑过去殖民的……)

但也有一些地方,比如英格兰(当时有盎格鲁-撒克逊人建立的若干王国)、法国(法兰克王国,以及法兰克王国分裂后的西法兰克王国),已有居民安居乐业,维京人的到来,势必带来一场腥风血雨。

维京人的足迹,来自维基百科

这场遭遇的结果如何呢?

英国那边,自793年维京人首次登陆约克郡海岸,这些野蛮人的掠夺和杀戮给英国人留下深重的心理阴影,据说连祈祷词中都加入了“求主将我们从北方人的怒火中拯救”。
英国僧侣形容,维京人来到盎格鲁-撒克逊人中间,是“如狼入羊群”。

而法国那头,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西法兰克国王只能向维京人“交钱买平安”。这一“纳贡”在海峡对岸的英国成为一项传统,被称为“丹麦金”。

九至十世纪,在肥沃的法国北部,维京人不再是季节性掠夺,而是定居下来,建立了自己的据点。这个地方也因为这些“来自北方的人(Normand)”,得名“诺曼底(Normandie)”,意为“北方人的土地”。

诺曼底,北方人的土地

十世纪初,西法兰克王国的国王是查理三世,人称“糊涂查理”。

这位国王王位很不安稳:统一的法兰克王国刚刚分裂,曾经的同胞、隔壁的东法兰克王国对他虎视眈眈;而在国内,大贵族又不买他的帐,总觉得有人比他更合适当国王。
内忧外患之下,更有如狼似虎的维京人在诺曼底殖民后,沿着塞纳河一路烧杀抢掠,向着巴黎挺进。

911 年,维京人挺进西法兰克心脏的途中遭遇一场失败,“糊涂查理”不失时机与他们议和,封了他们的首领罗洛为公爵,封地就是诺曼底。

西法兰克国王“糊涂查理”:“妈呀这国王当得我好难,赶紧给诺曼人封公爵求放过= =”

诺曼底公爵宣誓向法国国王效忠,成为了诺曼底的守护者,保护查理三世不受其他维京人侵扰。
但罗洛拒绝按照封爵仪式的要求匍匐于国王脚下亲吻他的脚,然而公爵这个头衔以及诺曼底这片土地还是不能不要的。
最终,这位新晋公爵授权手下代替他去完成了这个封爵仪式,仪式中这个维京人抬起国王的脚,差点把他掀翻在地。(查理:真是不懂规矩的野蛮人好在本王大人有大量不跟你们野蛮人计较。)

诺曼底公爵罗洛,统领麾下这支维京人,从此成了法国诺曼底的主人。
诺曼人接受了法语和西法兰克的律法制度,也把诺曼底公国打造成了西法兰克最强大的公国之一。

几十年后,时任诺曼底公爵的威廉一世,向着英吉利海峡对岸,发起了一场“诺曼征服”,英格兰成了诺曼人的囊中物,法语从此在英格兰宫廷大行其道。
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国王哈罗德二世,给新生的诺曼王朝祭了旗。

盎格鲁-撒克逊末代国王哈罗德:“楼上的大兄弟就知足吧,我是直接被诺曼人搞死了= =”

诺曼征服,怼天怼地怼盎撒怼同胞

诺曼人在诺曼底好好的,又是如何跟英格兰怼上的呢?
还是看图。

英国这个位置,实在是太招打了
挪威打它,丹麦打它,法国打它。
只是蓦然回首,发现打它的全是维京人

大不列颠真的好惨

的确,盎格鲁-撒克逊的英格兰,一件不可忽略的大事,就是跟各路维京人干架
而最终结束这一切的,是一支法国化了的维京后裔

793年时,维京人来到英格兰仅仅是在劫掠,但几十年后,一支来自丹麦的维京人,打算拿下整个英格兰。
他们在盎格鲁-撒克逊诸王国一路披荆斩棘,甚至在一位国王身上实践了他们残忍的刑罚“血鹰”。
根据后世绘声绘色的描述,这是将受刑人的背部切开,一根根折断肋骨后向外翻出,然后掏出双肺架在外翻的肋骨上,肺叶扇动,就像一只扇动翅膀的鹰。图片可能引起不适

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王国被一一攻克,只剩下南部的威塞克斯王国。
然而,硕果仅存的威塞克斯王国,在国王阿尔弗雷德的带领下,竟然击败了维京人。
双方议和的结果,是英格兰被划分为两个部分,南部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领地,北部则是属于维京人的“丹麦法区”。
从此,大量斯堪的纳维亚移民前往丹麦法区,在英格兰扎了根。

维京人在英格兰的故事,还将延续下去。
丹麦人、挪威人、诺曼人,依次登场。

温切斯特的阿尔弗雷德像,这是英国史上唯一被冠以“大帝(The Great)”名号的国王

阿尔弗雷德大帝的合约,并不意味着维京人与盎格鲁-撒克逊人达成了长期和平。
围绕英格兰统治权的争斗仍在继续,丹麦法区在维京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之间几易其手,斯堪的纳维亚本土也并未放弃征服整个英格兰的企图。
十世纪时,盎格鲁-撒克逊人重新占领丹麦法区,而丹麦人并不买账,不断侵扰英格兰海岸。
诺曼底公国对于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同胞充满好感,甚至允许袭击英格兰的丹麦战船停靠,也由此引发了诺曼底与英格兰的外交危机。
为缓解危机,十一世纪初,英格兰国王“无谋者”埃塞尔雷德娶了诺曼底公爵的妹妹艾玛,生下王子爱德华
而这次与诺曼底公国的联姻,不但迅速派上了用场,也给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时任挪威和丹麦国王的“八字胡斯文”是一个杰出的维京统帅,英格兰这位“无谋”的盎格鲁-撒克逊国王被打得落花流水,拖家带口逃亡老婆的老家诺曼底。
幸而“八字胡斯文”命短,仅仅几个月后就一命呜呼了,埃塞尔雷德迅速回到英格兰做回国王。
然而,他这捡回来的王位也不长久,几年后他就去世了。“八字胡斯文”的继承者克努特,后来成为英格兰、丹麦、挪威及部分瑞典地区的共主。
同样基于拉拢诺曼底公国的目的,他娶了埃塞尔雷德的遗孀,诺曼底的艾玛,并许诺他的王位将由他和艾玛的儿子继承。

诺曼底的艾玛,俩丈夫俩儿子都是国王,女儿是德国王后,她要自己也登基就欧洲武则天了

英格兰老国王埃塞尔雷德的儿子爱德华,尽管也是艾玛的儿子,但他似乎是要与王位无缘了。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在诺曼底度过25年的流亡生涯后,经历多番波折,爱德华终于回到英格兰继承王位,即“忏悔者爱德华”。
“忏悔者爱德华”与诺曼底的渊源,也成为后来诺曼底公爵主张英格兰王位的契机。
1066年1月,“忏悔者爱德华”去世,膝下无子。
据说,他弥留之际,将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妻弟,哈罗德。
而挪威国王“无情者哈拉尔”,则认定英格兰王位属于他。
与此同时,诺曼底公爵威廉宣称,爱德华流亡诺曼底期间,曾经许诺将王位传给他。
诺曼底公爵的一大优势还在于,他与先王“忏悔者爱德华”的亲属关系。
还记得“忏悔者爱德华”的父亲与诺曼底公爵妹妹的联姻吗?
欧洲王室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关系,比我们的三姑六婆可麻烦多了。

不要嫌弃这层“亲戚”关系太远,其他两位连这点血缘关系都没有

诺曼底公爵威廉主张“我爷爷的妹妹的儿子的王位应该是我继承”。
这可是三个人当中最理直气壮的了。(虽然我自己的话甚至都不知道我的爷爷的妹妹有没有儿子,但人家是大贵族是王室跟普通人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然而,近水楼台的哈罗德先下手为强,在忏悔者爱德华的葬礼后,即刻加冕,是为哈罗德二世。
威廉岂能容忍,他以英格兰的土地和财富作为许诺,迅速征召兵马,要拿下英格兰。
哈罗德枕戈待旦,等着威廉打上门来。
然而,他没有等来威廉,倒是挪威人在国王“无情者哈拉尔”的率领下,在英格兰北部登陆了。
于是,哈罗德率军北上迎击挪威人,在英格兰东约克郡的斯坦姆福德桥战役中取得大胜。
“无情者哈拉尔”也在此役阵亡。

斯坦福桥战役挪威惨败,挪威国王给诺曼人作了嫁衣裳,图来自维基

然而,哈罗德正开着party庆着功,威廉率领诺曼人又在南部登陆了。
原来,此前不是威廉不想来,而是风向关系来不了。
他的军队也试着迎着风向着对岸开进,结果让风给开回了法国。
心急火燎的威廉,甚至把圣徒的尸体从坟墓里刨了出来,抬着游街,以求借风。(别问我这是什么操作,威廉这样的操作还有很多,不列举了。)
他的苦心没有白费,风向一变,他终于得以率军渡过英吉利海峡。
而此时,英格兰军队正好经历了与挪威人的恶战,被大大削弱。
挪威国王是一不小心拿命给威廉做了急先锋,这真只能说是命了。
这边厢,还在北边的哈罗德迅速率领他的疲敝之师南下,在黑斯廷斯与威廉展开决定性战役。
哈罗德的军队在此战中被诺曼人击溃,哈罗德本人也被射中眼睛阵亡。
威廉这位诺曼底公爵,终于成为英格兰王位争夺战的最终胜出者,化身“征服者威廉”。
而诺曼人,也将成为英格兰新的主人。
“诺曼征服”全过程,被描绘在一副挂毯长卷上,这幅挂毯因保存在法国巴约的大教堂,被称为“巴约挂毯”。

巴约挂毯上描绘的哈罗德之死

诺曼征服意味着英格兰权力与财富的重新洗牌。
既得利益者岂能坐以待毙。
英格兰北部,大量丹麦血统的旧贵族不服从诺曼人的统治,奋起抗击。
威廉毫不客气地北上征讨,由于反叛者不与威廉的部队正面交战,威廉采取了饥饿战术。
他把英格兰北部村庄一个接一个地毁灭,所过之处,皆化为不毛之地。
这就是诺曼人在英格兰土地上打击丹麦遗老遗少的“北方掠夺”。
(盎格鲁-撒克逊人:你们维京崽当我们不存在是吧?)

就这样,诺曼首领们靠着拳打法兰西脚踢英格兰,成了法国的诺曼底公爵,兼英格兰国王
并通过毁灭其他反抗力量,稳固了自己的王国。
诺曼人的征服连接了英国与欧洲大陆,英国不再孤悬于欧洲大陆之外,而从此融入了欧洲历史。
在语言上,诺曼征服对于古英语向现代英语的过渡,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但在诺曼语与古英语融合的同时,英格兰宫廷仍然通行法语。
英语,终究是普罗大众使用的上不了台面的土著语。
所以,英国的贵族们,说的就是法语咯?
并不是。

因为,后来英国发生了这样的运动——

驱逐法语,扶正英语

同样是因为先王无子,然后又基于有那么点偏的亲戚关系,后来的英王爱德华三世宣称他应继承法国王位,由此拉开英法百年战争的序幕。相关内容在乱侃《古墓丽影:崛起》上了墙的各位(3)贞德为何也上墙#附1:关于英法百年战争说过了,不赘述。

百年战争期间,英法两国的民族意识都开始觉醒。
向法国主张王位的爱德华三世死后,年仅十岁的孙子理查继位(爱德华三世虽然有个好儿子黑太子爱德华,但他命没老爸硬,死在前头了;爱德华三世死时,儿孙里只剩下理查这颗独苗了,没得挑拣)。
理查亲政后,与法国国王达成停战协议。
正好双方的君主都不爱打仗,这段和平时期竟然维持了近三十年之久。
在这段时间,英格兰开始了自己独立自主的发展历程,其中就包括使用自己的语言,发展自己的艺术,不再跟着法国亦步亦趋。
已在英格兰上层社会流行三百年的法语,开始退出英格兰。
英语这下里巴人的“土著”语,开始登堂入室。
到十四世纪末,法语已在英格兰销声匿迹,成为彻底的外语。
唯有大量进入英语的法语词汇,一直沿用到今天。
这也造成现在我们学英语的痛苦,因为单词量翻了一倍,也许还不止。
你会发现英语里存在大量的同义词,还长得完全不像。
因为它们本就是来自两种不同的语言。

  • 爱:love(英),affection(法)
  • 欲望:lust(英),desire(法)
  • 劳动:work(英),labor(法)
  • 自由:freedom(英),liberty(法)
  • 欢乐:glee(英),joy(法)
  • 见识:insight(英),vision(法)

这背单词也太痛苦了,诺曼人真的不做好事。

克劳馥,根正苗红英语党

1547年劳拉她老祖宗被封伯爵。
在他受封之时,这已经是个说英语的英国了。
而封爵之前那几代,既然连贵族都不是,当然更是说的英语。
劳拉家族与法语无缘——是的,这是本文唯一跟劳拉有关的一段内容

我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那就再来几个小贴士:

  • 想想 Croft(薄田)这么“接地气”的姓,加上那个“洋气”的 Manor(法语词,庄园),大家对劳拉的凶宅祖宅Croft Manor 这个词组是不是有了新认识……
  • 顺便说一句,劳拉的父亲“理查德”这名字,也是诺曼人引入的。诺曼人名,包括威廉、理查德(法语跟我读——“黑瞎的”)等等,后来成为英格兰极为普遍的名字。
  • 历代古墓丽影游戏,虽然总是在吹劳拉会多国语言,但她还真没说过法语——如果不算五代里那句不会法语的英国人也会说的“Au revoir, mon chèr(再见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