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摩诃婆罗多》

来自古墓丽影中文站
TombCrow讨论 | 贡献2023年12月31日 (日) 21:18的版本 (文字替换 -“有框|无”替换为“有框|center”)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注意: 本文系玩家作品,转载请征求原作者授权。


作者信息
作者 TombCrow
发布时间 2011-4-24
发布于 博客
内容关于 文化探秘8代

出乎我的意料,《摩诃婆罗多》并不是《罗摩衍那》或《荷马史诗》那样的“英雄”传奇。
英雄一直就是很平面化的形象,按照印度或者《罗摩衍那》的方式,就是“正法”这个模子里出来的各方面都堪称表率的楷模。
虽然希腊和印度的英雄有点不一样,但共同的必要的条件是——他们必须是作战英勇、武艺高强的精英中的精英。

英雄伟业,是以超人之力和高人一等的出身背景为前提,然后杀人如砍瓜切菜去建立的。
所以,我本来对“英雄”是没感觉的,虽然这多少是以一个现代人的立场在吹毛求疵。
但是《摩诃婆罗多》很不一样。在此之前,我比较难以想象在古代史诗中能够刻画立体化的英雄。

《摩诃婆罗多》中的英雄就很有趣。比如,般度族的首领坚战。

以坚战为首的般度族,和以难敌为首的俱卢族,本出一脉,却走上同室操戈的道路(这种事不是很常见的么?)。图片来自此处

坚战怀有怎样的信念,从他和阎摩(死神、正法之神,阎王~)曾经的对话就看得出来。
当时阎摩化身药叉,在水里先后杀死了坚战的四个弟弟,当坚战来到水边,药叉要求他回答问题,不然就得步弟弟们的后尘。
在一系列哲理性的问答中,坚战的答复无可挑剔,药叉让他选一个弟弟复活,坚战选择了一个同父异母弟弟,虽然和他不是最亲密,但“人们知道我这位国王永远恪守正法”,“我愿意对两位母亲一视同仁”,自己的母亲有自己,因此也要给另一位母亲留下儿子。
药叉非常满意,复活了所有的弟弟,并允诺给坚战恩惠。
当坚战说“但愿我能永远征服贪、嗔、痴”,“但愿我的心常驻施舍、苦行和真理”时,药叉说:“你天生就具备这些品质。你就是正法,你仍会像你说的那样。”

这样的坚战,当然符合史诗英雄的形象。
但是,后来的坚战怎么样了呢?
在俱卢之野开战之前,坚战的母亲就评论自己这个长子“懦弱,心慈手软”。
这个懦弱的首领,在之后的战斗中做了一些下作的事情,最终“堕落尘埃”。

坚战中计,在赌局上输掉了一切。十三年后才能回到王国,但难敌坚持“连针尖大的地方也不给”,于是爆发战争。图来自wikipedia

俱卢族阵中的德罗纳无人能敌,坚战的一个弟弟怖军杀死一头叫马嘶的大象,大叫“马嘶死了!”因为德罗纳的儿子也叫马嘶,而德罗纳无比珍爱自己这个儿子。但德罗纳不相信怖军的话,他知道坚战是个守正法不撒谎的人,就问坚战是不是真的。
怖军和黑天联合起来怂恿坚战说谎,于是坚战回答说是真的,马嘶死了。
德罗纳万念俱灰,不再作战,于是被杀(按说刹帝利是不能杀不反抗的敌人的,但般度军基本上都是在违背刹帝利作战原则,或者使诈的情况下才得以获胜)。

而说谎的坚战也付出了代价。

——“听了怖军的话,又受到黑天的鼓励,也是势在必然,大王啊!坚战就这样说了。坚战既慑于说谎话,又想取得胜利,因此,他含含糊糊地加上一句,说大象死了。过去,坚战的战车腾空离地四指,现在说了谎话,车马也就着地了。”

“正法”的代表被凡尘污染,理想和原则向现实让步,这种事发生在了史诗中的正面人物身上呢。
坚战的马车坠地的同时,坚战也从死板的“英雄”模板中解脱了出来。

《摩诃婆罗多》手卷中描绘俱卢之野战争的插图,来自 wikipedia

有趣的人还有很多。
又比如,阿周那和黑天。
黑天是三大神之一的毗湿奴的又一个化身——《罗摩衍那》中的罗摩也是,理论上说黑天就是罗摩,同属毗湿奴大神的人间化身(故事发生时间上罗摩在先,黑天在后)。
但是,黑天和罗摩不一样。罗摩是正直的君主,而黑天干了什么?
他教唆坚战撒谎、使诈,还说,“此刻谎话胜过真话”。

他也唆使阿周那杀死了失去抵抗能力的对手,而这是违背刹帝利的道德的。
甚至对于本方,他也故意让一个战士去当炮灰,在大家都为这孩子的死伤心难过的时候,他哈哈大笑,得意于自己的如意算盘保全了阿周那。
凡此种种,令品行不端的俱卢族首领难敌在死前也理直气壮地斥责黑天,说他是一个卑鄙小人。

PS:难敌好像忘记了,自己策划的阴谋诡计也不少,只不过最终没能成功而已~
其实难敌也说过,刹帝利要不择手段获取胜利,而手法无所谓正当不正当。
但轮到他的对手了,他就要求别人守规则了……

此处应是阿周那在黑天鼓动下杀死了唯一能与他抗衡、但当时失去反抗能力的对手迦尔纳,图片来源见此

那么,黑天这个教唆犯,就仅仅是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货色吗?
黑天的思想记录在《薄伽梵歌》中,那是他为了劝诫不忍心与祖父、老师、同胞们作战的阿周那,而展示的哲学。
黑天的内心没有困惑,行动也就坚决果断。
是刹帝利,就要承担相应的职责。履行职责才是第一要务。
而阿周那自己也说过,不击倒敌人就不配称为刹帝利。

因此,与其说黑天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倒不如说,他是坚持他所认定的“正法”(我们降几个层次,降到“凡人”的级别来说,或许可以说是自己认为真正值得或最值得坚持的东西),取要害而舍其他。

在其位,谋其职,既然选择了属于自己的道路,就不要再瞻前顾后。
与俱卢族宣战的同时,般度族与俱卢族首先是敌人,其次才是同胞。
任何的行动方针,都不应该背弃这个前提。
所以,阿周那不愿意同室操戈的心情固然可以理解,但黑天的这种观念(整个《薄伽梵歌》提到的东西很多,我只说这个)才是我真正中意的。
世界上很多事本就是千头万绪,乃至对你提出相互矛盾的要求。要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
所以,认定了,那就不要去理会那些细枝末节,哪怕是跟社会传统道德、和各种感情纠结起来的东西。

虽然黑天鼓励阿周那战斗,是以“灵魂不可杀”为前提的(当然这也只是在“数论”层面上),但我认为无视那个“灵魂不灭”的前提,黑天说的要义无反顾,才是真正引起我共鸣的地方,尤其是“不要为结果而行动,也不固执地不行动”。
至于后面的瑜伽部分……练瑜伽的去研究吧==(我怎么感觉叙述方式和思想内涵上和中国传统哲学还是有一定相通之处的……而且看起来佛教在其中也有所借鉴)

其实我也并不想认可《薄伽梵歌》算是神的话语——那罗陀仙人早就说了,敌人消灭之后,黑天已经成了凡人(黑天降生是为了杀死一个罗刹国王,当时已经完成任务了)。但黑天又确实是在以神的身份发言,并曾经几次显现毗湿奴大神的真身……
算了……这问题并不重要。

黑天劝解阿周那,应是《薄伽梵歌》的插图,图片来自此处

黑天还有个我很有兴趣的恶劣行为,就是在怖军和难敌的战斗中授意阿周那指示怖军攻击难敌的大腿(攻击脐部以下是违反决斗规则的),怖军因此战胜难敌,黑天的兄长大力罗摩(纳迦之王、巨蛇舍沙的化身)对于这种行径怒火中烧,而黑天解释说,因为怖军发过誓要打断难敌的大腿,而刹帝利必须遵守诺言,又何况难敌曾被婆罗门仙人诅咒过会被打断大腿,所以怖军的行为是合理的——这么会钻空子,《摩诃婆罗多》的作者当中有搞法律的吧!XDDD

落败的难敌义正词严地说自己生前统治大地,光荣战死后进入天国,没有比这更好的结局后,天国为他降下花雨,而“行为不端”的般度五子都深感羞愧。而黑天则说:“你们的心里不应该认为国王难敌是依靠诡计杀死的。面对人多势众的敌人,就应该采取各种手段杀死他们。当初天神诛灭阿修罗,走的就是这样一条路。善者走过的道路,所有人都可以跟着走。”

天神和阿修罗是因为搅动乳海争夺甘露而彻底决裂的,怎么看天神一方都是诡计多端。先是毗湿奴诱骗对方跑去拉蛇头一端(天神和阿修罗是找来蛇王缠绕乳海上的曼陀罗山,然后一方拉蛇头,一方拉蛇尾搅动的),巨蛇被拉得受不了,于是发威,导致在蛇头的阿修罗死伤无数;甘露出来以后,毗湿奴又变出一个美女把阿修罗们迷得神魂颠倒,然后趁机夺取;阿修罗发现上当后当然要干架了,但天神喝到甘露成为不死之身,跟不死之身打还能有什么胜算?

现在黑天不觉得天神的行为有多恶劣,还自称为“善者”,教导别人,要不择手段。
……黑天不愧是毗湿奴化身啊!
但是,这样的“正法”内容,真是很有意思。
“正法以非法面目出现”,这“灵活变通”到超出我的预期了。
而且,根据《摩诃婆罗多》的叙述,这种“变通”从人类文明之初就早已存在,因为史诗中引用了摩奴(人类始祖)的说法:“占有、说假话和杀生在一定情况下,也会成为正法。”

这一幕应该是允诺不直接参战的黑天,因为愤怒于般度族对阵亲人时的退缩,把自己不参战的承诺抛诸脑后,举起车轮就冲向俱卢族大将毗湿摩,阿周那赶紧死死抱住他,答应今后作战一定全力以赴。图片来自这里

《摩诃婆罗多》中哲理性的部分很多,但那些不是我想讨论的内容。
所以,撇开它们,只说故事。

后头还有有趣的:黑天和阿周那的结局。

黑天在自己所属的雅度族自相残杀后,入定沉思时被一个猎人误认为是野鹿射杀;
而曾经叱咤战场的阿周那也发现,自己这个当年的万人敌,如今已经打不过几个小贼了。
然后你就会想起,在毗湿摩战死后,俱卢族的持国王就说到:“可见,时间确实是大勇士,尘世万物都难以超越。”
阿周那最后是倒毙在了去往喜马拉雅朝觐的路上。

这里没有老当益壮,唯有英雄迟暮。
虽然在史诗中是被美化为“升天”。

没猜错的话这应是黑天(御者)和阿周那,来自百度百科

《罗摩衍那》中,罗摩战胜了十首王,为民除害,夺回妻子,之后回到王国成为贤君,功臣们各有封赏。
但在《摩诃婆罗多》里,坚战虽胜犹败。
他取得惨胜,交战双方几乎全军覆没,下一代也仅剩一个遗腹子(还是个被复活的死胎)可延续香火。

战争摧毁了众多的生命,摧毁了坚战原本坚持的“正法”,也摧毁了他的子民的幸福,以及对国王的信任。
《妇女篇》中描绘了战场的惨状,而坚战也遭到痛失亲人的妇人们的斥责:“国王哪里通晓正法?哪里仁慈?他已杀死父亲、兄弟、老师、儿子和朋友们。”

对战争进行如此的刻画和认识,在史诗当中我总觉得很难得——歌颂正义、塑造英雄才是史诗的第一要务吧……就像《罗摩衍那》。
但是,《摩诃婆罗多》中,般度五子作为正义一方(般度族多为天神下凡,而俱卢族多为阿修罗),却做出了很多不守正法的事。乃至原本对他们抱有同情立场的马嘶,后来却成为难敌的忠实拥护者,以及屠杀般度族战士的大屠夫。

虽然黑天和毗湿摩都告诉坚战,非常事态下的“不法”,也是符合“正法”的,但以恪守正法为己任,却不得不使用非法手段获得王位的坚战,又面对亲族残杀、死伤无数,以及对王国和臣民所造成的莫大伤害,始终无法摆脱内心的痛苦。
面对自己的胜利,坚战说:“胜利对我来说如同失败。”

很多地方都说明了,《摩诃婆罗多》是以现实主义以及对社会万象的宏观观察为根基,不像《罗摩衍那》以信仰和对神性的赞颂为基准。
《摩诃婆罗多》中的人物,比《罗摩衍那》的复杂和人性得多——虽然俱卢之野大战被神话为神魔大战,交战双方被说成是天神和阿修罗的化身。

般度五子交出王位、告别王国,携共同的妻子前往喜马拉雅朝觐,沿途有一只狗相伴。他们在旅途中相继倒下。图来自 wikipedia

不谈说理,也不谈交战双方,其他还有有趣的哦。

比如般度五子的老爸般度。明明知道自己被大仙诅咒不能再XXOO了(这是要他命的事情——别误会,我在这里并没有玩一语双关),还是没能熬住,揪住一个老婆还没开始享受就一命呜呼了,然后他那个可怜的老婆觉得自己害死了老公,陪着去死了。
按说,如果认为性比命还重要,那倒是为了信念(!)而死,死得其所了。
但是,我认为这死法只不过是因为意志薄弱扛不住欲望而已,死得够窝囊。

而那个女人所展现的思路也很有意思——不仅生不出孩子怪女人,不仅生不出儿子怪女人,不仅男人迷恋女色就是女人红颜祸水,就连男人纵欲过度精尽而亡了,还是要女人负责。 女人们还真不容易啊。

顺便,还让我想起美国法学院入门教材《法律之门》所引的一句很给力的话:“如果一个女子和男友已经过着正经的同居生活,为什么还要到大街上被强奸呢?”

毗耶娑,《摩诃婆罗多》中并未参战但目睹大战全过程的仙人,以及史诗中所称《摩诃婆罗多》的记录者

还有很多……
比如对种姓制度的一定程度的否定。《罗摩衍那》里绝对是出身决定一切的,也符合我对古代印度的理解。但《摩诃婆罗多》中却说,如果一个婆罗门行为不端走向堕落,那他就和首陀罗一样;而一个首陀罗如果奉行正法,那他就是婆罗门,因为“婆罗门由行为决定”。
甚至黑天也说,如果婆罗门做天神的事那就是神,做婆罗门的事就是婆罗门,做刹帝利的事就是刹帝利,做吠舍的事就是吠舍,做首陀罗的事就是首陀罗……
还有,说到一个人如果始终惩恶扬善,那他就该是国王(按照种姓来说,国王应是刹帝利出身的)。
这完全不符合种姓制度中那种出身定终生的印度风格啊!!
而且《摩诃婆罗多》又不是什么革命教材,出现一个人的身份“由行为决定”这样的理念真令人意外。
虽然其本意应该更多是在于劝诫贵族守“法”,但看起来出身低微的人的确不是没有出头之日的,而且《摩诃婆罗多》里已有表现(车夫之子、渔女之子成为国主,刹帝利苦行成为婆罗门仙人等)。

和《罗摩衍那》这种相对单纯的叙事史诗不同,《摩诃婆罗多》中涉及大量的哲理性论述,除了最有名的那篇《薄伽梵歌》,还有《和平篇》,以及出现在《斡旋篇》中的《不寐篇》(印象尤其深刻的是那句“有六种人依赖另外六种人生存……祭司依赖祭祀者生存,国王依赖诉讼者生存,智者永远依赖愚者生存”,总觉得这种观念真不合我对那个时代和英雄史诗的印象orz)、《永善身篇》等等,对了解古代印度人的信仰和理念实在是非常有用。
虽然《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被认为是印度的两大史诗,但我觉得这俩压根就不是同一个级别的。
《罗摩衍那》简直就是把我对古代印度的认识,向着单一化、片面化的方向指引了。

《罗摩衍那》完全符合我对史诗的印象,相比《摩诃婆罗多》真是太欢乐了。

当然我也会想些有的没的,像其中透露的子孙后代的重要性(一个终生苦行的仙人因为没有后代而被挡在天国门外,而投山仙人也为了解救祖先去生孩子等等,无怪乎被诅咒不能XXOO的男人们都去找人X自己老婆好生孩子来着……所以《摩诃婆罗多》中的大英雄毗湿摩发誓终身不婚也不繁育后代真是很了不得了),我不知道释迦牟尼时代的人是不是还信奉这一套,是的话佛教阻力应该很大才是(虽然佛教并不要求必须出家),而尚未成为释迦牟尼的那位乔达摩王子知道自己要有孩子时的观念(人生是如此充满痛苦的轮回,何必再多一个受苦之人),也是很“反动”的了。虽然我倒是比较赞同(TF~~

另外,不知道是印度这样以天国为诱惑(不仅是为自己,还有自己的祖先)比较狠,还是中国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更牛?
相比之下,印度是以苦难和后果为威胁的,而中国并不施行惩戒,只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挟持一个人对长辈的感情,残酷施压。

总而言之,《摩诃婆罗多》的确很有意思,涉及各方各面的有意思,远超我对它的预期。
我本来一直以为,史诗嘛,也就那么回事。看我以前写关于《罗摩衍那》的东西就很明显看得出我对史诗的态度实在不够端正了……
但《摩诃婆罗多》真是与众不同。即便撇开其文学价值、宗教意义、历史作用等等(那些东西我欣赏不了!),也不去探讨其中大量穿插的说理部分,仅仅是那一个只占一部分篇幅的主线故事,我也觉得是非常值得一读的(实际上我自己也是挑来看的,过几年再从头看一遍完整的吧~)。那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曲英雄赞歌。

哦对了——说到战争,谢天谢地,这次是坚战赌博误国,终于没女人什么事了。

《薄伽梵歌》被誉为是《摩诃婆罗多》的思想精华,但我认为过早阅读它是一种浪费。很多经典必须有生活阅历的支撑才会看到更多的东西,否则就像我大学看《老子》一样,是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我心智“发育”(用这么怪的词,是没有比这合适的。本想用“成熟”这个词,但这么说更不准确,何况我不觉得现在就熟了==|||)太晚的缘故……

毗湿摩堪称《摩诃婆罗多》中第一勇士,“正法”的真正坚持者,崇高的刹帝利武士。本名天誓,为了父亲要赢取心上人而发誓不婚不育,被称为“立下可怕誓言之人”,即“毗湿摩”。他最后全身中箭倒下,身体因为插满箭没有触地。这正是刹帝利最为荣耀的死法:死在箭床之上。图片来自这里

另外是和《摩诃婆罗多》无关的:

古墓丽影8的薄伽伐帝那里有句话我译错了[1],劳拉说纳迦一族所居住的那个地下世界“圣者那罗达很喜欢”,但“圣者”不是印度概念,实际上那罗达(那罗陀)是“仙人”,他认为在他漫游过的世界里,只有纳迦的领地美好富饶更胜天界。

此外,说纳迦族看管着长生仙露可能也不准确(虽然游戏里是这么说的),首先那玩意在正式的中文文本中应被称为“甘露”,其次,甘露是被天神们获取的,纳迦一族只是利用金翅鸟(大鹏鸟)迦楼罗取得过,不过最后还是被天帝因陀罗夺回。但印度的神话体系相对混乱和矛盾,这些事或许吠陀经里也会有不同的记录,以后有空看过吠陀经再说吧……

脚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