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 本文系玩家作品,转载请征求原作者授权。
作者信息 | |
---|---|
作者 | TombCrow |
发布时间 | 2020-5-18 |
发布于 | 微博(@古墓丽影INFO) |
内容关于 | 文化探秘,暗影 |
《古墓丽影:崛起》中给劳拉搞出来的“语言升级”技能,在《暗影》中得以沿用。游戏主体是在科苏梅尔岛(游戏里译作“科祖梅尔”)和帕依提提周边,劳拉所需要“升级”的语言包括:
- 玛雅
- 克丘亚
- 尤卡坦
这三种语言在现实中分别对应:
- 玛雅——古典玛雅文
- 克丘亚——印加语
- 尤卡坦——尤卡坦半岛的现代玛雅语
下面,就来捋捋游戏中这三种语言文字。
玛雅——古典玛雅文
游戏中将“玛雅”和“尤卡坦”分列,但其实尤卡坦语是玛雅语言的一种,属于玛雅“方言”。它在游戏中指向的是“现代”玛雅语,我们放到第二部分来讲。
在这一部分,先讲讲游戏里所标注的“玛雅”语,它指的是古典玛雅语。
下图就是最漂亮的古典玛雅文之一,来自玛雅城邦帕伦克。[1]
古典玛雅文
玛雅从来不是一个大帝国,而是类似古希腊那样,由诸多城邦国家构成的文化统一体。 大约在公元250年至公元900年,玛雅处于鼎盛时期,被称为古典玛雅。 古典玛雅语,主要就是在那个时期使用。 但把它叫做“古典玛雅文”可能更恰当,因为古典玛雅语对应的口语已经消亡,它到如今只剩下文字。
这种文字使用的时间其实比古典玛雅时期跨度更久,从公元前三世纪一直到十六至十七世纪的殖民时代。由于殖民者对遗迹、文本的破坏,以及对西班牙文化的推行,虽然玛雅的一部分方言得以保留至今,但作为文字的古典玛雅文就此失传。 这些文字仍然保留在幸存下来的石头建筑、壁画、陶器、玉器、骨头乃至木片上,甚至还有侥幸躲过西班牙殖民者的“焚书”行动、硕果仅存的四本手抄本,但无人知晓它们的意义。[2] 直到最近几十年,玛雅文字才被逐步破译。
不象形的“象形文字”
玛雅文字通常被称为“象形文字”,这是个误会。 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来到中美洲的西班牙人看到这些文字,觉得和古埃及圣书体非常相似,埃及圣书体被称为“象形文字”(hieroglyph),因此,他们也用“hieroglyph”来称呼玛雅文字。 “Hieroglyph”的意思其实是“神圣镌刻”,翻译成“象形文字”并不对劲,只不过如今这译本已经约定俗成了。 “Hieroglyph”,按照它的本意,其实是“圣书体”。 “圣书体”这个名字也的确是这种文字的意义所在——比如在古埃及,圣书体用于正式场合,但民间流行的是简化了的文字,被称为世俗体,更易书写。而书吏也使用一种僧侣体,同样是简化文字,便于速记。
“象形文字”,应该是一种表意文字,但实际上,在埃及圣书体被解读后,发现它实际上并不是“象形文字”,而是表意和表音兼具。 有趣的是,同样被称为“象形文字”的古典玛雅文,其实也并不是象形文字。 那些“符号”和古埃及圣书体同样有表意和表音之分。但这一点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才被学者认识到。
“象形文字”不对劲,但“圣书体”的名称倒也适用于玛雅。 和古埃及圣书体一样,玛雅这种文字在古典玛雅时代也是大多数人都不能写不能读的,这是一小撮精英阶层才能掌握的“通神”的特权。
在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对玛雅文字的解读进展极其缓慢,两百年间只有一部分历法记录和专有名词能够被解除,其他文字仿若天书。学者们甚至一度怀疑,这到底是不是一种成熟的书写体系。 在得出玛雅文字不是“象形文字”后,六十年代时,玛雅文第一次得到系统归类。以这些工作为基础,玛雅文字的破译工作才在八九十年实现重大突破,至今已有近九成的玛雅文字被解读出来。
事实证明,玛雅文字是一种非常成熟的书写系统。
对于解读玛雅文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看这个玛雅文字教学(英语):
看不懂没关系,捡现成啊(英语):
尤卡坦的现代玛雅语
在游戏里,古典玛雅语和尤卡坦玛雅语的文本,存在显著差异。 古典玛雅语对应的文档,上面是我们上次看到过的方块般的文字。
而标着“尤卡坦”的文本,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虽然看不仔细,不过有一点还是很明显的。
尤卡坦的记录,从方块文,变成了蚯蚓文。
尤卡坦半岛:崛起的新势力
公元九世纪,古典玛雅忽然衰落,中部和南部大量城邦被废弃,原因至今还不甚明朗。
但可以确定的是,在墨西哥北部——更确切的说,是在尤卡坦半岛北部,出现了一批新兴的玛雅城邦,玛雅进入后古典时期。
我们所熟知的奇琴伊察、乌斯马尔、玛雅潘,无一不是后古典时期在尤卡坦半岛上“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新霸主。
即使其中有古典玛雅时期就已存在的城邦,但它们崛起也是后古典时期的事情,古典时期它们根本拼不过中南部的蒂卡尔和卡拉克穆尔这样的“超级大国”,比起“强不过三代”的帕伦克也差点意思。[3]
尤卡坦玛雅语:语言流传,文字长咧
尤卡坦半岛上的玛雅人使用的语言,就是尤卡坦玛雅语。
这是从古典玛雅语演变出的一个分支。
而尤卡坦,本来也是用古典玛雅文留下他们的记录。
殖民者到来后,这些来自天主教饭圈的死忠粉对新大陆的异教偶像和妖言惑众的异教文本零容忍,大量捣毁玛雅记录,致使古典玛雅文失传。[4]
但玛雅口语,随着玛雅社区的延续而流传了下来。
到现在大概还有600多万玛雅遗民,使用将近30种玛雅方言。
尤卡坦语,则是其中的一支,目前大概有80多万人还在说这种语言,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和伯利兹。
与尤卡坦语对应的尤卡坦文字长啥样?
游戏里的图确实看不清,不过下面有个尤西对应的“欢迎”。
尤卡坦文这长相,跟所谓的玛雅“象形文字”实在是没有半点相似了。 它怎么就“长咧了”呢?
有些朋友可能会想到古埃及。
神圣、复杂、如同画花的圣书体 pk 亲民、友好、更容易书写和流传的世俗体……
并行不悖,相处得也挺好的嘛。
玛雅是不是也这样呢?一种是高大上的圣书体,另一种是民间流行的世俗体?
并不是。
与尤卡坦语文近似的例子,我们隔壁就有。
东南亚的例子:拉丁越南文
我们知道,日本和韩国原先都是使用汉字的。他们后来不用汉字,那是他们自己的决定。
然而越南不是这样的。
越南以前的文本是长这样的 ↓
如今的越南人看不懂,中国人反而更容易看懂。
但现在的越南文是这样的 ↓
不会越南语的中国人就看不懂了。
越南文字的变迁,并不是越南人自己搞的事。
而是,法国人来到中南半岛后,利用拉丁字母,给越南人创制了文字。
随着越南沦为法国的殖民地,法国在越南强推法语和拉丁化越南文,汉文不再是越南的官方文字。
尤卡坦玛雅语的遭遇,是同一个模子。
只不过这次“造字”的是法国人的邻居,西班牙人。
尤卡坦的遭遇:拉丁玛雅文
十六世纪,西班牙人用西班牙语拼写方法,为玛雅人创造了一套拉丁字母文字,结束了玛雅的“象形文字”时代。
在殖民地推行拉丁化文字的原因,可能是为了彻底剥离殖民地母文化,推行天主教信仰和西欧文化。在客观上,它提高平民识字率。毕竟对于说这种语言的平民而言,拉丁化文字比原本的中文或者圣书体易学得多。
在尤卡坦推行新文字的同时,西班牙宗教词汇进入玛雅语。最早的一批“拉丁玛雅”记录,大约完成于十六世纪中期。
而尤卡坦半岛上关于玛雅旧俗的记录,有一本很有名的杂录《Chilam Balam》,这本玛雅杂录成书于十七至十八世纪,就是用尤卡坦半岛新生的拉丁玛雅文写成的。[5]
最后,来一个尤卡坦语的在线翻译:
克丘亚——印加语
说了尤卡坦,我们这次从中美洲来到南美洲。 南美洲有很多国家在讲克丘亚语,这是印加帝国流传下来的语言。 游戏中,克丘亚的文档,图标很有意思。
看不清? 放大了看看。
玛雅和尤卡坦,我们还可以看到风格迥异的文字,但克丘亚这上面没有文字,只有图案。 因为克丘亚语是印加帝国的口语,而印加,没有文字。 或者说,没有通常意义上的文字。
印加初印象:有钱
印加留给世人最深刻的印象,可能就是两个字。
有钱。
对贵金属的渴求促使西班牙殖民者来到美洲,对这一点探险家们毫不讳言。
按照哥伦布的说法:“谁拥有黄金,谁就可以在这世上为所欲为;谁拥有黄金,甚至可以使灵魂上天堂。”
人家说话就这么实在。
印加没有辜负西班牙人的期望。 印加末代皇帝阿塔瓦尔帕被西班牙人俘虏后,支付的赎金惊掉了西班牙人的下巴。因为有名的“我把黄金填满这囚室求放过”,关押阿塔瓦尔帕的这间屋子被称为“赎金之屋”。[6] 出手阔绰的印加人似乎催生了西班牙人的想象力,加上陆续发现的金银矿,以及与黄金相关的习俗带来的种种传闻,不知从何时起,西班牙人中开始流传黄金城的传说。 对黄金充满想象力的追逐,一直延续了几百年。
这影响力也延伸到了古墓丽影。
近一点说,《暗影》的帕依提提就是传说中的一个失落的印加黄金城。(所以游戏里这个帕依提提小乡村是在打脸殖民者的YY么???)
远一点说,古墓丽影初代的那个比尔卡班巴,也是传闻中印加失落的黄金城。(印加:我们遍地是黄金!西班牙人眼中的我们,就是马可波罗口中的中国!)
尽管美洲金银大量流入欧洲,印加帝国几乎被掏空,但西班牙人总是觉得他们还能找到更多。
相比“遍地是黄金”,印加其他的内容,似乎流传就没那么广了。
作为古墓丽影玩家,印加形形色色“失落的黄金城”之外,我们对印加第二熟悉的,大概就是木乃伊。
印加第二印象:木乃伊
印加木乃伊主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统治者的木乃伊,另一种是用来做祭品的孩童木乃伊。
统治者的木乃伊是精心制作和保存的,而祭品木乃伊多为在安第斯山区长眠的孩童,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冰少女”胡安妮塔(Juanita)。她生活在1440~1450年之间,年纪只有十二三岁。一些考古学家相信,她是奉献给印加山神的祭品。安第斯山寒冷和干燥的气候条件,使尸体保存完好,成为木乃伊。
那么,印加到底是个啥?
印加到底是个啥
印加是 13 世纪至 16 世纪时位于南美洲的大帝国,其版图大约是今日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一带。帝国的重心区域分布在南美洲的安地斯山脉上。印加帝国主要信仰太阳神,并自认为太阳神的后裔。“印加”即“太阳之子”。
十六世纪中期,最后一任印加王阿塔瓦尔帕刚刚在内战中获胜,就被西班牙人下套俘虏。尽管为自己支付了巨额赎金,却仍然被西班牙殖民者处死,印加帝国的领地沦为西班牙殖民地。
不过,印加帝国残余势力以比尔卡班巴为大本营,继续着对西班牙殖民者的抵抗,直到1572年才被最终消灭。
印加帝国与中美洲的阿兹特克相似,都是当时强盛一方的霸主。
因为中央集权,也就便于西班牙人实施“斩首行动”。
因为都以武力开疆拓土,帝国内部不同势力的矛盾为西班牙人带来为数众多的盟友。
他们也都遭遇欧洲人带来的天花等传染病的冲击,导致人口锐减。
于是,印加扑街的速度与阿兹特克有的一拼,都在短短几十年内陨落。
一个鲜明对比是玛雅——零零散散打游击的玛雅大小社区,跟西班牙人周旋了一百多年。
克丘亚,印加语言
在《暗影》的选项里,可以选择让当地人说方言。
帕依提提的人,说的就是克丘亚语。
这是印加帝国的口语,因此它有个更简洁的名称“印加语”。
作为印加语,随着印加帝国版图的扩大,克丘亚语也在南美传播。西班牙人到来后,天主教教会选择克丘亚语作为传教语言,使得克丘亚语的使用区域超出了原本印加帝国的范围。直到今天,克丘亚语都是南美使用范围最广泛的土著语言。
就像玛雅口语有许多方言,克丘亚语也包含数十种方言,分布在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等地。
殖民时代克丘亚语一度式微,但伴随着殖民时代终结、对土著文化的重新重视,从六七十年代起,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先后将克丘亚语定为官方语言,赋予了西班牙语同等地位。
语言自然离不开说这种语言的人。
说克丘亚语的,主要就是印加的主体民族——克丘亚人。
克丘亚人最有名的,估计是两件事。
一个是纺织。
纺织品是克丘亚人最重要的手工艺品,使用骆马及羊驼毛织成,在今天也是秘鲁最重要的旅游纪念品和出口贸易品之一。
《暗影》用纺织品纹案作为克丘亚的标志,选得还是很对头的。
另一个,是天花。
虽然美洲都遭遇了西欧人带来的病毒打击,但印加帝国损失尤其惨重。
天花似乎是法国水手带来的,它的迅速传播,让印加帝国丧失了90%的人口。
甚至印加皇帝和他的继承人也先后死于天花,于是阿塔瓦尔帕继位,然后爆发内战。
而后赢得内战的阿塔瓦尔帕被西班牙人俘虏,交付赎金后被处死。
很快,印加就迎来帝国的终结。
奇普,印加“文字”
同上次说的尤卡坦语一样,西班牙人到来后,开始使用拉丁字母来拼写克丘亚语。
但与玛雅不同,西班牙人到来前,玛雅有自己的文字,西班牙人灭了玛雅的画花字。
而印加,本来就没有这样的文字。
印加帝国用来记事的,是绳结,叫做“奇普”。
奇普是一种结绳记事法,除了数字,似乎也用来记录历史信息。
它由许多绳结编成,不同的绳结有不同的含义。
光凭想象,绳结似乎复杂不到哪里去,但实际上,奇普似乎能够记录大量内容,以至于有些人认为奇普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字”。
在西班牙人到来后,奇普很快失传,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够了解其全部含义。
而这样的故事,我们已经不陌生了。
脚注
- ↑ 帕伦克是尤卡坦半岛的玛雅城邦,当地的玛雅文字位列最精美的一批古典玛雅文。它的鼎盛时期是巴加尔大帝当政的公元七世纪。除了文字之外,这个城邦最著名、也最“出圈”的,应该就是这位大帝的棺材板上的宇宙飞船
- ↑ 四本手抄本以它们的保存地命名,分别是:德累斯顿手抄本、马德里手抄本、巴黎手抄本和格罗利埃手抄本。前三本保存较好,而格罗利埃手抄本只留下了残片。
- ↑ 玛雅古典时期,最主要的两大城邦是蒂卡尔和卡拉克穆尔,整个玛雅古典时期几乎都是这两个“超级大国”的竞争。尤卡坦半岛西南部的帕伦克曾经短暂崛起,但在巴加尔大帝死后霸权就难以维系。而位于尤卡坦半岛北部的诸城邦,在古典时期存在感普遍不强,到后古典时期才纷纷崛起。
- ↑ 天主教传教士的“焚书”行动并没有得到西班牙本土的支持。他们甚至召回了一位在尤卡坦大肆焚烧和破坏的“带头大哥”神父,并将他送上了审判席。神父最终被判无罪,在他回到尤卡坦后,开始记录玛雅的风土人情。
- ↑ “Chilam Balam”意思是“美洲豹祭司”,是玛雅人对大祭司的称呼。这本书是尤卡坦半岛的古典玛雅书籍被殖民者烧毁后,为了重新找回玛雅古籍内容而努力恢复的记录,其中也记录了西班牙人到来前后几百年的玛雅历史。书用玛雅语记录,但书写的文字是拉丁化的玛雅语,也就是这里说的尤卡坦语。
- ↑ 西班牙人来到印加帝国时,阿塔瓦尔帕刚刚赢得内战巩固帝位。他被西班牙人设计俘虏后,提出支付赎金来买回自由,称他所支付的黄金将填满关押他的这间囚室,同时他会支付双倍于此的白银。印加人如约支付了赎金,但西班牙人还是处死了阿塔瓦尔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