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英文 | Senet |
中译 | 塞尼特棋 |
属于 | 历史物件 |
相关游戏 | 4代 |
地理文化 | 埃及 |
塞尼特棋(Senet),也称“塞内特”[1],是古埃及流行的娱乐活动,也出现在古墓丽影第四代——《古墓丽影:最后的启示》,是游戏中很有意思的一个桥段。
塞尼特棋
塞尼特棋是目前已知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两人版图游戏。在古埃及发现了大量的陪葬实物和描绘下棋的绘画。在图坦卡蒙墓出土塞尼特棋,以象牙、乌木等高级材质制作而成,与民间用尼罗河黏土制成的棋子相比“高端”了很多。
-
图坦卡蒙墓出土的塞尼特棋
-
卢浮宫展品
-
拉美西斯大帝的王后在下棋
神话
现实中的流行,在神话中也有所反映。关于塞尼特棋最有名的传说,就是月神和智慧神的棋赛了。传说中月神孔苏(Khonsu,也是医疗之神)曾经和托特(Thoth,计算、学问和智慧之神,也是文字发明者)下这棋。并且用他的光作赌注。结果是托特赢了。从此孔苏就不能展现他所有的光芒,除了满月时。这也正是古埃及关于月的阴晴圆缺的传说了。
-
执笔的托特
-
执笔与戴月的托特神
展品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法老的国度】展厅⑯号展品说明:

塞内特是古埃及的一种棋盘桌游,这一名称在古埃及语中意为“通过”。关于这一游戏的最早证据可追溯至古王国时期的壁画。这组塞内特棋具属于第19王朝的书吏卡,包含棋盘(一面是一些图案和二十个格子,另一面是三十个格子)、可插入棋盘中的棋盒、一组帽形的棋子、一组车轮形的棋子以及两枚木制骨头状的骰子。其中一枚棋子是陶制的并上了彩色的釉,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可能代表了独特的功能。
游戏的具体规则不得而知,但至少在新王国时期该游戏反映的是“人的灵魂穿过冥界的过程和概念”——《亡灵书》的第17章中有提到,死去的人就同一个看不见的对手玩塞内特棋。一场完整的塞内特游戏中,两名玩家分别驱使两组棋子,而每组棋子之间又有区别。棋盘本身指示了比赛的方向,通常是从左上角开始,而最后五个方格是棋盘上装饰最为丰富的,通常代表美好或水生生物的图案。塞内特棋在古埃及非常流行,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玩。著名的图坦卡蒙和拉美西斯二世的王后奈芙塔丽,她的坟墓中就描绘了下塞内特棋的场景。
——《书吏卡的塞内特棋具(含 13 颗棋子)》,第19王朝(公元前1295年-前1186年),埃及国家博物馆藏
古墓丽影
塞尼特棋出现在四代塞米尔卡特古墓一关中。玩家需要和墓主人塞米尔卡特下棋,输赢将走不同路线。
游戏中可以说是简化版的塞尼特棋,规则也是游戏中所创。玩家可以在一处秘密地点得到一块说明其规则的石板,但没有石板也可以乱下,输了可以去秘密地点。[2]
游戏中的棋盘上,一些格子绘有T形十字章的标志。这些十字章就是“安克”。
延伸阅读
脚注
- ↑ 2024-2025年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采用“塞内特”译名。此处暂时使用民间更广泛的称呼“塞尼特”。
- ↑ 具体规则见游戏攻略:古墓丽影4代攻略-3-4-塞米尔卡特古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