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刺客信条 英灵殿》首发预告

来自古墓丽影中文站

注意: 本文系玩家作品,转载请征求原作者授权。


作者信息
作者 TombCrow
发布时间 2020-5-1
发布于 古墓丽影中文站
内容关于 文化探秘,其他游戏(刺客信条)

历时八小时的全球直播Photoshop教学,为我们揭开了《刺客信条》新作的神秘面纱。下面,就着这张揭幕画中的一些元素,结合游戏预告片,来说说这部《刺客信条:英灵殿》中的维京信息。

《刺客信条:英灵殿》或许会让你重新认识维京人。

冰雪中的维京长船

若无法播放,请检查是否开启HTML5播放器,或往B站观看:BV1ST4y1g7bp


先来说说这个“直播绘图”的成品。

主角作为一支维京人的领袖,带领族人踏上维京长船,离开冰天雪地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前往富饶的西方,在浴血拼杀中开拓自己的新家园。

这是画面所表达的信息,但一眼看来或许有些违和。

因为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维京人是粗暴嗜杀的野蛮人,是一群闯入他人领地砍瓜切菜、烧杀抢掠、破坏和平的入侵者,在这些强盗身上,并不值得我们去讨论什么“刺客信条”。

站在不同立场,容易得出不同的结论。维京人的历史多是由“文明”的西欧人书写的,历史上留下的记录,也就多是这些受害者的血泪控诉。但时光流转,当西欧人踏上对外殖民的道路,在他们眼中,自己更多的形象就是伟大的探险家,不畏艰险乘风破浪,给不开化的土著人带去文明与秩序。

同样道理,如果站在维京人的立场,去探寻他们背井离乡的旅程,所面对的艰难险阻,还有他们的所作所为,那或许会有不一样的观感。

维京人是8至11世纪斯堪的纳维亚人的统称,也就是挪威、瑞典和丹麦人。各地维京人虽然文化上同源,但在政治上并不统一。看看《刺客信条:奥德赛》中斗得死去活来的雅典和斯巴达,还有那些在两强淫威下摇来摆去的小城邦,就很好理解了。

斯堪的纳维亚纬度较高,自然条件不佳。在人口增长的压力下,或许还有对土地和权力的争夺所导致的冲突,以及对财富的渴望,刺激维京人离开自己原本的家园,踏上殖民和掠夺之旅。 斯堪的纳维亚漫长的海岸线,给维京人指明了一条通往财富和新家园的天然道路——海路。

出海必须有船。维京人所乘坐的船只,船体狭长,被称为维京长船。这些船的一个显著特色是船艏以龙头装饰,因此也被称为“龙船”。

维基上的照片:1893年芝加哥哥伦布纪念博览会上展出的一艘维京船复制品。它的原型出土于挪威,造于9世纪。照片中的是现代第一艘维京船复制品,被命名为“维京”。1893年时,它从挪威起航,穿越大西洋来到美国芝加哥参展。看起来,游戏中的维京船,主要就是以这艘“维京”为原型的。(如果你对它有兴趣,可进一步查看闲话《刺客信条_英灵殿》:维京的女人和女装大佬#挖坑就比放火好)

维京长船并没有船舱,大家都是在甲板上天天忍受风吹浪打,极为艰苦。而船头站着的就是他们的精英战士——挨最多的吹,喝最多的水,成为最彪悍的战士。
维京长船因船体纤长,在速度和转向上都有巨大优势,且船只吃水较浅,也就便于他们在浅水水域航行,以及在浅滩登陆,大大方便了他们打家劫舍。这些或许在游戏里也会有所表现。

凭借这些长船,维京人开始如风卷残云般侵扰西欧海岸,留下一地狼藉。
虽然也从事探险和商业,但显然还是劫掠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于是维京人的响亮的名号,就是“北欧海盗”。

预告片信息

若无法播放,请检查是否开启HTML5播放器,或往B站观看:BV1CT4y1g7Ya

法国育碧的恶意

在8世纪末,英格兰首次记录了一群“来自北方的人”,这也成为“维京时代”到来的标志。在最初的遭遇中,这些“北方人”就开始杀人。
公元793年,维京人登陆英格兰北部海岸,袭击了修道院,劫掠了修道院的财宝,并俘虏了僧侣。

12世纪的一副插画,描绘了维京人乘船侵入英格兰的情景。维京人来到英格兰后,这片土地上发生一连串流血事件。然而战争与和谈也促进了民族和语言的融合。

这可太震撼了。

在西欧的基督教社会里,修道院和僧侣是不可侵犯的。哪能想到,会有一群来自海上的狼,就这么不分青红皂白冲杀进来。
并且,维京人很快发现,修道院是财富集中地,抢它可比抢平头小百姓效率高太多了,于是一个又一个修道院被维京人摧毁,大量教会财富被掳掠,僧侣们被杀被俘、被贩卖为奴。

我们也知道,在中世纪的西欧,记录历史的主要就是僧侣。
在这些记录里,英国民众饱受摧残,维京人打家劫舍、杀戮成性、惨无人道。而这也成为后世对维京人最深刻的印象。
然而,这些执笔者,对于大肆劫掠他们的异教徒,是否能做到秉公执笔?
游戏恐怕就是站在“英国人就是夸张”的角度来讲故事的。在预告片中,英格兰的国王在历数维京人的罪行——心狠手辣、不敬神、随意杀戮、只破坏不守护,然而画面中维京人的作为——团结友爱、尊奉神明、不杀妇孺、建设家园,却在生生打英王的脸。

预告片中担任旁白的英格兰王每说一句话,画面里的维京人就用行动扇他一把脸。我感受到了本作对英国人的恶意。

英格兰争夺战

今天的英国分为四个部分: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而维京时代,就连英格兰都没有统一。

维京人来到英格兰时,那里基本上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地盘。
盎格鲁-撒克逊人似乎在今天也被认为是英国的主体民族,但实际上,他们并不是不列颠的原住民。
我们都知道不列颠的“永恒之王”亚瑟王,尽管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还是个疑问。这位传奇的亚瑟王征战一生,除了打自己人(这话说出来好像有点戳人伤口了),他最主要的对手,就是入侵不列颠的盎格鲁-撒克逊人。

这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亚瑟王是凯尔特人的英雄,他领导的“不列颠人”,正是凯尔特人的一支。在亚瑟王之前,不列颠是罗马帝国的领土,受罗马人保护。

盎格鲁-撒克逊人则来自欧洲中部和北部,是日耳曼人的一支。公元四至五世纪,他们作为罗马帝国的雇佣军驻扎到不列颠,然后罗马人发现,请神容易送神难。盎格鲁-撒克逊人或许是被打了白条,或许是胃口大了,总之他们倒戈一击,成了不列颠的敌人。五世纪时,自身难保的罗马人撒丫子跑路,将军队撤出不列颠,对这里的烂摊子彻底撒手不管,曰:“不列颠人应该自己保护自己。”失去罗马帝国军事力量的庇护,当地的凯尔特人只能在自己领袖的带领下抗击入侵者。亚瑟王传奇的时代背景,正是在这个时期。
最后的结果就很不幸。凯尔特人被屠杀和驱赶,龟缩到今天的威尔士和苏格兰等地,盎格鲁-撒克逊人占领不列颠的大部分区域,在英格兰建立了若干王国。虽然各国之间未必和和气气,但那都是同族间的“人民内部矛盾”,在六至七世纪时这些盎格鲁-撒克逊人已取代凯尔特人,成为英格兰的新主人。
——直到维京人到来。

自从发现了英格兰这只小肥羊,维京人不断侵扰,盎格鲁-撒克逊各国不堪忍受,采用交钱买平安的方式,通过“纳贡”以求一时安稳。
虽说维京人最初只是来打劫的,有钱拿就满足了,但尝过甜头后,有些人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征服英格兰。 然后,这帮人还真是说干就干。盎格鲁-撒克逊人虽然几百年前打不列颠人打得是得心应手,但如今面对维京人,他们的噩梦开始了。
九世纪中期,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王国被维京人一个接一个攻克,到了878年左右,维京人已经打到英格兰最南边的威塞克斯王国,它也成为硕果仅存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独立王国。

面对势不可挡的维京人,威塞克斯王国在国王的带领下力挽狂澜,击退了维京人的进攻。双方议和,英格兰被一分为二,盎格鲁-撒克逊人保住了自己的威塞克斯王国,而东北部则被划给维京人居住。
这位挽狂澜于既倒的威塞克斯国王,就是预告片中对主角团充满傲慢与偏见的那位狂拽酷炫的阿尔弗雷德。
尽管未能统一英格兰,但阿尔弗雷德却成为第一个货真价实的全盎格鲁-撒克逊人之王,也是英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冠以“大帝”(The Great)名号的国王。这样一位英国的英雄人物,在游戏里若真就像预告片那样,只是以一个残酷冷血的反派形象出场,那可真得让人感慨:刺客信条不愧是法国人的IP。

预告片中的阿尔弗雷德大帝,虽然一副反派的架势,但若只是将他塑造成给主角添堵的boss,未免过于粗暴。盎格鲁-撒克逊贵族对维京人的简陋而偏颇的认识、双方信仰和习俗的冲突、不同文化的冲撞与融合、历史记录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分野等等,才是更值得去展示的内容。倒是大帝旁边站着的这位,皮笑肉不笑的好像是个反派的合适人选。

不过,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在历史上,可劲欺负英国人的主要是丹麦人,被阿尔弗雷德打败、不得不跟他签了约的也是丹麦人。即使不知道各种历史细节,也能在很多名称上瞧个一清二楚,比如英国人支付的保护费(说是“求饶费”可能更准确)叫做“丹麦金”;划给维京人的英格兰地界,也被称为“丹麦法区”。虽然这不等于其他维京人就没有染指英格兰,但已充分说明了打击英格兰的维京主力是来自丹麦。
而游戏里的主角,却是是来自挪威。
相比“海盗”型的丹麦人,挪威人实际上是一群比较“和平”的维京人,他们更多的是充当开拓者的角色。虽然他们中也有人打家劫舍,不过动静可比不上丹麦人。

选择挪威人来做主角,看来还是比较温柔和巧妙的安排。至于这一安排是否还会影响到不同维京人分支之间的关系,就得等着看了。如果把这一点纳入考量,游戏的势力会比较复杂。
英格兰方面,游戏中的阿尔弗雷德,应该还未击败一路势如破竹的丹麦人,他还不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救世主。这意味着当时英格兰各国间还处于政治纷乱中,又被维京人强势攻入,搅得鸡犬不宁。
另一方面,维京人也有“流派”之分。我们的主角团就不属于在英格兰打家劫舍的丹麦“大部队”,而是来自于挪威的一支寻找新家园的维京人小队。挪威在当时还未统一,别说丹麦人,就是来自挪威的另一支维京人,也未必就是主角会去认的“老乡”。维京人之间的“自家人不认自家人”,在历史上也被一些欧陆国家利用。例如首位法国诺曼底公爵,本是一支维京人的首领。他被西法兰克国王封爵封地后,保卫法国诺曼底、守护法王不受其他维京人侵害,就成了他的一项责任。

当然,也可能是我想多了,育碧弃丹麦而择挪威,说不定只是因为挪威能让他们做北极光而已。

美丽的极光。丹麦的纬度不够高,看不到这幅美景。北极光的出现也说明主角在挪威的家园已接近甚至进入了北极圈,气候条件并不非常适合居住。至于一位维京战士所持盾牌上出现的鸟纹,我们下面就讲。

“奥丁和我们同在”

鹰在《刺客信条》中的地位,不言自明。
于是,当画面上出现这只飞鸟,很容易被认作是鹰。
但仔细看,会发现它更像渡鸦。如果结合预告片 的场景——主角在战场上看到飘忽的人影,然后天空有鸟飞过,主角大吼一声“奥丁和我们同在”,那鸟就确实是渡鸦了。
因为,能代表“与奥丁同在”的鸟类,并不是鹰,而是渡鸦。

“奥丁和我们同在!”——奥丁喜欢乔装来到人间,所以主角相信在战场上看到了他,也是很符合维京信仰的。

奥丁是北欧神话中的主神,也是战神和魔法之神。我们熟知的狂战士,就是受他庇佑而刀枪不入的勇猛战士。
作为阿瑟神族的首领,奥丁身上有很多故事,这里不一一展开,只说游戏里已经出现的元素:渡鸦、长矛和英灵殿。

奥丁的肩头经常栖息着两只渡鸦。它们分别叫做海吉(意为“思想”)和牧林(意为“记忆”)。按照奥丁自己的说法,它们“日夜飞翔,走遍世界每个角落”,向奥丁汇报所见所闻。奥丁“害怕海吉一去不返,更担心牧林安危福祸”。正是因为有这两个耳目,奥丁才能够洞悉一切。奥丁也被称为“渡鸦之神”。
于是,在维京人的装饰中,渡鸦经常伴随奥丁,或者是单独出现。在维京人的头盔、盾牌、装甲、旗帜,乃至佩剑的装饰中,经常看到渡鸦的身影。

瑞典出土的一个维京头盔上,绘有一名骑马的战士。他手持长矛和盾牌,身边有两只鸟。这被认为是奥丁的形象。

渡鸦同样出现在游戏预告片中。

盾牌的装饰图案中,渡鸦随处可见。此外,主角所持的盾牌上,纹案也似乎是双鸟。
主角团的旗帜上,是两只黑色的鸟。在“八小时直播”的揭幕画中也看得到它们。

渡鸦和奥丁的密切关系,以及在北欧神话中的重要意义,并不仅限于它们是奥丁的耳目。它们还是女武神的化身,引领光荣战死的维京武士进入奥丁神圣的殿堂——英灵殿。
英灵殿也就是本作的标题“瓦尔哈拉”,它是维京战士最为向往的死后居所。

在维京人的概念中,世界分为三层,共九个国度。人类生活在中间的“尘世”,名为米德加德;阿瑟神族居住在上层,它们的国度叫做阿瑟加德;至于令人厌弃的北欧地狱,则是冥界女神的领地,处于下层。在这三个国度之外,还有巨人国度、侏儒国度、精灵国度、雾之国、火之国等等,它们由一颗世界之树贯通。
英灵殿就位于阿瑟神族所居住的阿瑟加德。进入英灵殿,意味着从人间升到神界,而不至堕入地狱。

世界之树贯通了分别位于上中下三层的九个国度。如果游戏中也将这一信仰还原,那地图怕是要比《奥德赛》还大,DLC可以比《奥德赛》还多。当然也可以只做出其中几个世界。虽不知道最终会如何选择,不过神族居所阿瑟加德将会出现,那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对于英灵殿的记载,展示了维京人的生活追求和对“幸福”的认识。而英灵的生活似乎对我们很多人来说并不是那么幸福。
英灵们享用着吃不尽的酒肉,但需要每日操练。进入英灵殿的英灵们,每天破晓时被唤醒,然后与其他英灵厮杀;到了黄昏,他们会奇迹般复原,然后再吃饭睡觉。如此往复,直到诸神的黄昏到来,为阿瑟神族而战。
由此看来,维京人对生活的终极追求,就是吃肉、喝酒、战斗。

至于英灵殿的样子,有记录称,它是一座辉煌的金色殿堂,宫墙以利矛搭建,屋顶则是金盾铺成,正中摆放着黄金座椅,正是奥丁的宝座。英灵殿有五百四十个大门,每个门宽可容八百位战士并排进出。
说起来,当年人家记录这些的时候只是写写而已,不需要建模,但如今育碧若要在游戏中将之还原,光想想大门的排场,已经有点可怕了。

英灵殿想象图。

当然,英灵殿这种高规格的死后居所,不是想去就能去的。
只有战死沙场的勇士,才有资格进入英灵殿,懦夫只配打入北欧地狱,也就是冥界。
从战场挑选勇士,将他们带入英灵殿的,就是女武神瓦尔基里。

女武神可谓是一群“女武士天团”,每逢人间有战争的时候,奥丁就派遣她们到战场上去,她们根据奥丁的意志,决定战争的胜负,并在战场上以及沉船中挑选死去的勇士。
女武神本身就是战士,她们的数量和名字,在不同的记录中各有不同,但名字多数都与“战斗”和“矛”有关,因为矛是一种与奥丁有密切联系的武器。

对女武神形象的描绘中,她们通常骑着战马,身着甲胄,手持利矛。同时,我们可以说是不出所料地看到,女武神的身边有鸦鸦——女武神的名称“瓦尔基里”,其本意是“贪食尸体者”;而“狼”这个词,则是意为女武神的马。一些学者相信,女武神信仰最初的来源,是来自大战过后在战场上挑拣死尸的鸦和狼。

什么样的人才能够得到女武神的青睐,得以进入英灵殿?
毫无疑问,战死是北欧人最高贵的死法之一。而在战死者中,被矛刺死者尤其高贵。其原因,与女武神名字中的“矛”一样,都可归于奥丁。
奥丁有一把神圣的矛,称为“永恒之枪”。与雷神之锤一样,这柄枪投出后每击必中,并会自己回到主人手中。当奥丁投出它时,还会发出闪电。对这柄枪起的誓,也不得反悔。
长矛的神圣性还体现在奥丁获取无上咒文的过程中。相传奥丁曾经拿自己献祭,将自己倒吊在树上,用矛刺伤自己,九天九夜后才获得了从树上掉落的北欧字母。命运三女神将文字所记载的命运刻在了奥丁的金盾上。
奥丁与长矛的渊源之深,使得长矛成为奥丁的标志性武器。奥丁一手持矛,正如雷神持雷神之锤。

德国插画家Carl Emil Doepler于19世纪绘制的奥丁形象,他头戴羽翼冠冕,腰悬佩剑,手持长矛和盾牌,由两只渡鸦和两只狼陪伴。他曾用一只眼睛换取一口智慧之泉的泉水,因而成了“独眼龙”。奥丁对知识的重视以及为获取知识付出的代价,似乎体现了维京人对知识或者说是对未知领域的敬畏。

于是,对于维京人来说,被矛刺死就具备了神圣性。一些自知命不久矣又不巧没能获得战死机会的人,也会选择以矛终结生命,让自己带着奥丁的印记死去,以求获得进入英灵殿的机会。
死都要作弊,维京人绝不是独此一家。比如古埃及人用圣甲虫护身符取代自己的心脏,试图在冥神一众神祇面前蒙混过称量心脏的大关。
对于维京人的作弊,女武神或者说是洞悉一切的奥丁又如何处置,似乎还没有哪个死人冒出来告诉我们。

战死沙场,尤其是死于利矛,这是一种光荣的死法。左边这位,英灵殿席位预定。至于右边那位,就有点不大走运,属于背后偷袭得手又被飞来横斧砍翻,不过反正他信上帝不信奥丁。

维京战斧

维京人使用多种武器,例如弓、 剑、矛、斧等等,但与维京人形象关联更紧密的还是维京战斧,它甚至进入了本作的logo。

实际上,维京真正有身份的人是配剑的。只不过,剑过于昂贵,又用途单一,用它打架未免太过奢侈;而斧造价低廉,用途广泛,也就便于“普及”,成为维京人更为常规的武器。它在维京人中的“流行”度,或许仅次于长矛。

在揭幕画中疑似出现了两种维京斧。龙船上和战场上的维京战士,单手所持的是维京飞斧。这种斧斧柄短,斧头小,便于投掷。投掷出去的飞斧可击碎木质盾牌,其冲击力也足以击倒敌人。如果像预告片那样击中敌人头部,那就直接给人家脑瓜开瓢了。
短斧还有很多优势,例如容易隐藏,斧头的设计也便于勾住对手的身体部位或者盾牌等等。这里就不讨论武器的军事意义,还是更多介绍它们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

Hurstwic.org网站演示的短柄斧多种作用,由于斧头处留有一个“钩”,也就容易勾住对手的盾牌或武器;同时,因为小巧,也易隐藏在自己的盾牌后或者斗篷下,便于发动突袭。尽管实用,但娇小的身材和狡猾的用法,让它们难以成为维京人勇武(或者说“野蛮人”)形象的象征。

揭幕画正中,主角所持的斧头,以及预告片中放到死者手中的,看上去比飞斧大了一圈。这更接近另一种战斧,需要双手持握。这种长柄斧称为“丹麦斧”,尽管在战场上的实际表现尚有争议,但威慑力可谓十足,而且在历史上留下了可怕的记录。

在维京人入侵英格兰的斯坦福桥战役中,有记载称维京人用丹麦斧砍向一名撒克逊骑士,直接砍将马砍成两断,然后将骑士斩于马下。

仍然是来自hurstwic.org网站演示的维京长柄斧和短柄斧,长柄斧可威武霸气多了。

充满野性的丹麦斧成为更受关注的维京战斧,包括维京人自己也更喜欢刻画自己挥舞大斧的形象。例如描绘诺曼人征服英格兰的长卷——巴约挂毯上,诺曼人作为维京人的法国化后裔,砍向盎格鲁-萨克逊人的战斧几乎全部都是长柄斧。

巴约挂毯描绘了诺曼底公爵征服英格兰的故事,战士们所持的几乎都是长柄斧。

长柄斧直到今天还停留在挪威国徽上,以纪念“永恒的挪威国王”圣奥拉夫。

所以,战斧进logo这种事,育碧绝非首创。

挪威国徽,也就是王室纹章上,是一只双手持斧的狮子。十一世纪初的挪威国王圣奥拉夫以这种长柄斧闻名,使它成为这位挪威“永恒之王”的标志。

除了战斧,战场上还有两个非常维京化的元素,就是圆盾和角盔。

预告片中这支维京人使用的圆盾并不大,十世纪前常用这种小型盾牌,而之后的盾牌越来越大,直径从不到50厘米涨到1米以上。

而角盔,尽管刻画维京人形象时经常出现,但实际上维京人平时并不戴这种头盔,至少在战场上不戴这种碍手碍脚的东西。他们可能是在仪式中使用角盔,例如预告片中所展示的场景。

预告片中还原了维京人在仪式上使用的角盔。很难想象上战场时脑袋上顶着这种东西,缩水版的也不行啊。在预告片的作战场景上给主角团都PS两只角上去可以直观体验这有多别扭。

维京人作为一群不善文墨的异教徒,关于他们的信仰和文化,基督教社会并没太大的兴趣去研究和记录,要还原他们的本来面目,并不是那么容易。然而在基督教夹缝中幸存下来的点点滴滴,已经足够育碧去发挥他们的“第一文明”,构建一个宏大的《英灵殿》。就让我们静待这部刺客新作的正式登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