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世界历史》中的错误

来自古墓丽影中文站

注意: 本文系玩家作品,转载请征求原作者授权。


作者信息
作者 TombCrow
发布时间 2008
发布于 个人博客
内容关于 文化探秘初代3代4代周年

今天看手机里的txt时想起以前在博客上写过一些历史文化类的文章,又正好刚和朋友讨论过英法百年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于是想到回来看看自己以前的博文。对于我这种动不动就挪窝的博主而言(一路跟着看我的博客和微博的各位真是辛苦了),似乎把东西放在中文站才是最保险的途径。劳拉足迹遍天下,这还是与古墓丽影有关的么~~这次就先上CCTV《世界历史》系列片的纠错系列。原片长达100集,我只看了前面一点点,并未继续。 作者TC,约在2008年左右发布于个人博客。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据制作组介绍,《世界历史》是我国第一部采用高清晰数字技术拍摄的世界历史纪录片。《世界历史》长100集,耗时8年制作而成。从远古人类起源到万隆会议,娓娓道来,风格朴实。里面不但有典型、重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也包含了埃及帝王谷、金字塔、古希腊神庙、古罗马的许多遗址中的建筑、雕塑等等经典画面。为了制作本片,制作方采访了中外历史专家学者200余人,足迹遍布62个国家和地区,探访了 322所博物馆……无论视频材料还是旁白解说都有据可查。

史前

这一集有一个镜头让我看着挺奇怪的。

CCTV《世界历史》中的错误

这张图真怪异。

怪异的不是拉马克(我又不认识他~),而是他身后的画。为什么要把《自由领导人民》作为背景?这幅油画1830年才完成,而拉马克1829年就死了(上面标着呢),可见两者毫无关联啊……

正纳闷呢,下面就解释了——

CCTV《世界历史》中的错误

法国大革命思想解放的春风……吹到了拉马克的脑袋里~~

解放思想的似乎不是法国大革命来着……除非是在说法国大革命对宗教势力的冲击……

不管这些了,我要说的是:《自由领导人民》描绘的根本不是法国大革命。并不是所有高举蓝白红三色旗的、画法国革命题材的,就一定是以法国大革命为主题啊……《自由领导人民》画的是1830年的七月革命。

PS:其实法国大革命期间的三色旗式样和现如今的法国国旗也不一样,这一点好像很容易被忽略掉。

文字

这一集中规中矩,不过对汉字地位的拔高是不可避免的。

好像总共讲了楔形文字、象形文字、汉字。用语焉不详的手段模糊了汉字的出现比前两种文字的出现晚不少的事实。

这些也算正常的,不过,下面这句话实在太不厚道了。

CCTV《世界历史》中的错误

这是在讲古埃及。

古埃及怎么是”延续数个世纪(几百年)的文明“?中国都能说自己是上下五千年(虽然可靠的历史是从公元前17世纪开始的;算上史料中记载的夏朝,也是公元前21世纪才开始),而古埃及公元前3100年直到公元前1世纪被并入罗马帝国,罗马帝国时期的埃及即使不算在古埃及文明史之内,都已经3000年了。

两河流域

看到下面这个,又冒出来一个问题:难道CCTV这个也搞错了?

CCTV《世界历史》中的错误

汉谟拉比法典不是在卢浮宫么?

不过,看到后面的镜头,发现CCTV拍摄的果然不是卢浮宫那一块。汉谟拉比法典到底有几块呢?

这不是在说CCTV的bug,是我真不知道。

CCTV《世界历史》中的错误

我说这句话有语病,没人反对吧?(战争是……职业)

上面那个大概算是小问题,不是原则性错误。不过,下面这个问题就大了。

CCTV《世界历史》中的错误

说法国领事波塔在美索不达米亚的考古发现的时候,把尼尼微给标出来了。

波塔确实在那里挖掘过,也的确想把尼尼微古城给挖出来,但是尼尼微终究不是他发现的。他在尼尼微无功而返,去了Khorsabad挖出了萨尔贡二世的宫殿。虽然他的发现轰动西方,波塔本人也宣称他找到的那个就是尼尼微,但后来英国人很不给法国人面子,把真正的尼尼微给挖出来了(所以现在尼尼微的东西大部分都在大英博物馆,而不是在卢浮宫,卢浮宫里的东西很多来自萨尔贡二世的宫殿,看了以后……啧啧,真是佩服法国人挖人家宝贝的本事!)。

埃及

埃及只有两集。开头的一处失误是:

CCTV《世界历史》中的错误

这个东西不是蝎王权标头,而是纳尔迈石板,或称纳尔迈调色板。有趣的是,这个东西在其他镜头中都标注为“纳尔迈调色板”,偏偏这里成了“蝎王权标头”。

下面的才是蝎王权标头(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CCTV《世界历史》中的错误

蝎王权标头和纳尔迈调色板不是一回事。

再看看纳尔迈和蝎子王的后代:

CCTV《世界历史》中的错误

应为图坦卡蒙,不是图坦卡门。图坦卡蒙的意思是“阿蒙神之映像”,他原本叫做图坦卡顿,即“阿顿神之映像”,因为当时他老爸、历史上著名的叛逆法老阿肯纳顿推崇阿顿神信仰,给自己儿女起的名字都有“顿”。但阿肯纳顿死后,阿蒙神信仰恢复。图坦卡顿改名为图坦卡蒙。

另外,图坦卡蒙出土物应该都在埃及,为什么澳大利亚会有图坦卡蒙面具呢?是埃及送的吗(就像法国协和广场的方尖碑?)?对这段典故不了解……

注:也有把Aton翻译为“阿吞”神的,阿肯纳顿就相应翻译为“阿赫那吞”。如果要把图坦卡蒙翻译成图坦卡门,那么Amon必须相应翻译为“阿门”神。但CCTV并没有这么做。证据?就在这里——

CCTV《世界历史》中的错误

“阿蒙”显然和“图坦卡门”脱节了。

CCTV《世界历史》中的错误

这个像肯定不是法老。

因为镜头没有拉得更近,只能看轮廓猜测,估计是母狮头的女战神赛克麦特。

——邪恶地说一句:看看人家的胸部就知道不会是法老~~

CCTV《世界历史》中的错误

这个有问题吗?

有的。

看这里左侧的标注:阿布辛贝。

再看上一张名为“法老像”的图,标注的是“阿布辛拜勒”。

如果我不说,是不是不会想到这是同一个地名呢?

CCTV《世界历史》中的错误

T形十字章象征生命是不错,但T形十字章不是画面右侧这东西。

这东西是稳定的标志,叫做Djad。

另外还有一个东西经常和上述两位一起出现,是一个狗头手杖,末端分叉。那是权力的标志,叫做was。

下图摄自卡纳克神庙,从右至左为象征生命的T形十字章(ankh)、象征稳定的djad、象征权力的was。

CCTV《世界历史》中的错误

最后是这里的“很奇怪的工具”……

CCTV《世界历史》中的错误

这个“奇怪的工具”,我印象里面是某动物的右蹄,用于给木乃伊“开口”。木乃伊入葬之前,会有一个开口仪式,使用的就是某动物的右蹄(忘了是哪种动物了)。

罗马

希腊罗马我并没有截图,看了也有一段时间了,现在只能凭借印象说几处。后续的部分我会记得截图的~

罗马共和国那一集,开宗明义:罗马帝国的兴起是个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后来给的地图又是罗马共和国的。大概是写解说词的时候没注意把罗马共和国写成罗马帝国了。因为似乎一般人并不注意区分。以前就看到一部关于凯撒和埃及艳后的电影中,凯撒部将的一句台词是“罗马帝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但凯撒那时候是罗马共和国,还没有罗马帝国。

讲到罗马帝国开国皇帝屋大维“装修”罗马城时,镜头里的很多东西并不是屋大维修建的。我现在只记得功德柱了。那是图拉真的杰作,而图拉真比屋大维晚了100多年。

有一处字幕中把方尖碑写错了,好像是写成了方尖杯(记不清了,但写错是肯定的)。

今非昔比

CCTV《世界历史》的第十七集讲民族迁徙,涉及学术观点的不想多说(把Hun直接说成是匈奴还是有问题的),只说一个“今非昔比”。

CCTV《世界历史》中的错误

这是在说,罗马帝国虽然还控制着地中海周边,但国家已经衰败。

在这里,“今非昔比”是个误用的成语,因为“今非昔比”这个词只能用在现在比过去进步的情况,不能形容今天不如以前。

以下是汉典对“今非昔比”的解释:

  • 【成语】:今非昔比
  • 【拼音】:jīn fēi xī bǐ
  • 【解释】:昔:过去。==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出处】:宋·李曾伯《贺新郎·自和前韵》词:“问讯南州守。怅吾生,今非昔比,后犹在否?”
  • 【示例】:“胜败军家常事”,何得为愧。~,不可欺敌。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八回
  • 【近义词】:日新月异、昔不如今
  • 【反义词】:今不如昔
  •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形容变化非常大

“今非昔比”不能用的话,有没有哪个词来形容节目中说的这种情况呢?

有的,今不如昔。

同样借用一下汉典的解释:

  • 【成语】:今不如昔
  • 【拼音】:jīn bù rú xī
  • 【解释】:昔:往昔,过去。==现在不如过去==。多用于表示对世事的不满情绪。
  • 【出处】:宋·吴曾《能改斋温录·冷斋不读书》:“作诗曰:‘老色日上面,欢悰日去心,今既不如昔,后当不如今。’”
  • 【近义词】:每况愈下
  • 【反义词】:今非昔比、昔不如今
  •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表示对世事的感慨

随意的镜头

自从揪了 CCTV《世界历史》中史前、美索不达米亚、埃及等处的辫子,外加揪了一个成语误用,很久没有继续了。

因为我很久没有看这个系列了。

这两天又看了两集。得出的结论是:《世界历史》中硬性错误或许不算多,但是为解说词所配的镜头实在很不考究。如果要揪这方面的错误,可以揪出一大堆来。

我吃饭时看的,镜头也是有一眼没一眼地瞄瞄而已,只截了下面几张图:

CCTV《世界历史》中的错误

这个配图太随意了。解说在说阿拔斯王朝受到波斯文化的影响,典章制度渗透着波斯痕迹,但是画面中却是汉谟拉比法典。这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与波斯文化并无关系。

在说阿拉伯人攻占亚历山大城时,也没有出现亚历山大城的镜头,而是下面两处:

CCTV《世界历史》中的错误

CCTV《世界历史》中的错误

这两处一处在意大利(意大利罗马,而不是图中所标的佛罗伦萨),一处在卢克索。都不是亚历山大城的建筑。

另外,刚刚发现:解说里面说埃及的是“教堂”,好像有点……

“教堂”通常是特指基督教活动场所,埃及的……改成“神庙”更合适吧……

CCTV《世界历史》中的错误

这句话首先有语病:十字架和圣矛(是)奇迹。

改成“圣物”之类的更合适吧……

另外,还有一处不严谨:圣矛并不是刺伤耶稣的矛,而是耶稣在十字架受刑后,用来刺探他是否已经死亡的工具。传说耶稣在十字架受刑,看上去已经死亡,一名罗马士兵用手中长矛戳刺耶稣肋部,以确认耶稣是否真的已经死亡。大量描绘耶稣复活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耶稣肋部有道伤痕。

网上搜了一下,没找到画耶稣复活的,只在维基上看到一张耶稣死亡时的,也能看到那个伤痕。

CCTV《世界历史》中的错误

台湾似乎喜欢把圣矛翻译成“朗基奴斯之枪”。朗基奴斯是长矛的主人,一名罗马士兵。就是他用他的长矛戳刺了耶稣的肋部。

美洲古文明

呃……其实我跟 CCTV 没仇,不过这个系列真是不太严谨。几乎没有哪个部分是揪不出错误来的,除了史实上的,还有文字上的。

这次说说美洲古文明。

诸如“权力”写成“权利”这种小毛病就不揪了~

CCTV《世界历史》中的错误

三千年前的直升机和UFO一文(续篇树蜂衔与两夫人衔)中,我已经提过,埃及的所谓“象形文字”其实并不是象形文字。

那么玛雅文字呢?

同样不是象形文字。玛雅文字被冠以“Hieroglyph”之称,是因为到达玛雅领地的西班牙殖民者觉得这些文字和古埃及文字很像(注意当时埃及圣书体尚未破译,人们还普遍认为圣书体就是象形文字)。将古埃及的“Hieroglyph”翻译成“象形文字”本身就是个错误,把这个“象形文字”的称呼继续套用到玛雅文字身上是错上加错。

玛雅文字类似日语,有表意文字(日语中就有汉字),也有表音文字(日语中就有假名)。无论如何,它不是象形文字。

CCTV《世界历史》中的错误

玛雅人其实用了三种历法,除了片中提到的 365 天的太阳历(哈布历)和 260 天的神历(卓尔金历),还有长纪年历,用于长时间计年。

与玛雅人有关的一个末世预言也是根据长纪年历推出。根据玛雅的长纪年历,本纪元开始于公元前 3114 年 8 月 11 日,结束于 2012 年 12 月 21 日。很多人就是从此处获得“世界末日”的灵感——2012 年 12 月 21 日作为玛雅的本次纪元的结束日,地球会发生什么?虽然玛雅长纪年历中一个纪元的结束未必就代表了本纪元文明的灭亡,不过还是有些人将此渲染为末世预言。

至于金星周期、月亮周期等,我就不知道该不该计算在玛雅历法之列了。

CCTV《世界历史》中的错误

这是在说“印加的前身”,所罗列的名字几乎囊括了除印加外的所有的南美古文明,但其实其中与印加真正有明显继承关系的只有蒂亚瓦纳科。

最不应该的是奇穆也赫然在列。奇穆在 13~15 世纪时,和印加文明是并存的,15 世纪后半期被印加所灭。奇穆无论如何算不得印加的“前身”。

CCTV《世界历史》中的错误

Vilcabamba 不应该翻译为“维尔卡班巴”。

Vilcabamba 是西班牙语,在西班牙语中,字母 v 在词首或是位于 m、n 之后时,应读作[b]。Valencia 的官方译名就是“巴伦西亚”(并不是“瓦伦西亚”),Vilcabamba 的正式译名应该是“比尔卡班巴”,而不是“维尔卡班巴”。

CCTV《世界历史》中的错误

由于美洲有两个古迹入选新七大奇迹,CCTV 也就在美洲部分两次提到了这个“世界新七大奇迹”。这个倒不是 CCTV 说错了,而是我觉得不应该把那个商业炒作性质的“新七大奇迹”作为一种衡量古迹价值的标杆放进节目里。我在以前的博客中发表过这样的观点,偷个懒,粘帖过来:

古代的世界七大奇迹,有说是公元前3世纪一位腓尼基旅行家鉴定,有说是公元前3~5世纪希罗多德等古希腊历史学家所提出。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当时交通条件所限,选定的七大奇迹全部位于地中海一带,没有中国的份。这七大奇迹如今仅埃及大金字塔尚存。至于后来几次重新评选的七大奇迹,并没有得到世界的公认。此外,我觉得那些跟风行为非常无聊。因此,我不认为长城是七大奇迹之一(即使在后来新的评选中长城“光荣当选”),也不认为七大奇迹的成员比非七大奇迹的成员更有价值。七大奇迹的选择,本就是充满主观性的;给世界各国的名胜古迹变相排列座次,也是对历史文化的侮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绝对不会做这种事情)。古代七大奇迹的流传,源于当时对世界认知所限,以及当时对世界认知手段的匮乏。七大奇迹的出现,在当时的条件下,对于认识世界无疑是起到极大的正面影响,并为后世提供了可资参考的纪录——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千多年前评选的七大奇迹能够得到世界的承认并流传至今。但是,到了近现代还玩这一套,实在过时了。

CCTV《世界历史》中的错误

提到著名的复活节岛雕像的时候,《世界历史》提出了一个问题,却没有解答:它们也是印第安人的杰作吗?

那么我来回答一下吧:一般认为,复活节岛居民是波利尼西亚人在公元700~900年(或比这更早几百年的时候)移居过去的(DNA 测定也证明他们是波利尼西亚人后代)。而复活节岛雕像则建于十世纪到十六或十七世纪。

  • 【网友留言】问一下博主:复活节岛雕像也是“波利尼西亚人的杰作”?1722年罗格文初到该岛时,岛上数百人口,混杂着不少语言(耶和华为什么要变乱我们的语言!),连宗教都不信仰,惟以打猎捕鱼为生,好像没有做雕像的动机吧?
  • 【博主回复】这些东西是谁建的不是我想讨论的重点,而是“印第安人的杰作”的猜测是最不靠谱的,因为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看,那个岛上从来没有过印第安人居住。当地土著是波利尼西亚人,而石像由土著所建是最直观的推测,事实上CCTV显然也是这么推测的,但他们没有掌握“印第安人”的概念,或者误以为当地土著是印第安人。在工业文明时代之前,有人类的地方就会有信仰,越是落后的越是如此。而西班牙人登陆之前,这个与世隔绝的岛屿还处于石器时代。另外,如果这是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能让现代人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这个世界未免也太无聊了……

脍炙人口

一边搞 wordpress 的插件一边听 CCTV 的《世界历史》,忽然听到一句话,于是倒回去截了两张图。

CCTV《世界历史》中的错误

中日文化交流中“最脍炙人口、最令人钦佩的”是什么呢?

是这个——

CCTV《世界历史》中的错误

最脍炙人口的……是鉴真==|||

“脍炙人口”是这么用的么?

百度一下——

【释义】炙是烤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原指人人爱吃的美食,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诵。

我这个语言、历史、考古这些学科的门外汉,只是以业余水平不太认真地看了一遍而已,不知道正式搞相关领域研究的仔细检查一下能揪出多少错误来呢……

一个成语 + 一个现象

我怎么总是在揪CCTV呢……

好像看《世界历史》,不是去学习新知识的,而是找茬去的……

真对不住……

好吧,从今天起,至少两三个月内,我还是不要继续看《世界历史》了,这篇之后应该会把目标转移一下。

这篇要说的东西很简单:一个成语 + 一个现象。

CCTV《世界历史》中的错误

“这一争论至今方兴未艾”——

就这半句话,对于“方兴未艾”的用法,有两处值得商榷。

  1. “方兴未艾”指的是事物正在兴起而未到止境,因此,“至今”“方兴未艾”的搭配实在古怪。
  2. “方兴未艾”指的是事物正在兴起而未到止境,因此“争论”“方兴未艾”的搭配也实在别扭。

我说过我不是搞语言学的,手头也没有字典,只提出这两处疑问,没法进一步解释。

说完“一个成语”,再说“一个现象”:

CCTV《世界历史》中的错误

可能光看这张图看不出什么问题来。但是如果看过我第一篇《世界历史》纠错,可能还记得那个被误标为“蝎王权标头”的纳尔迈石碑。我说过CCTV在同一集中,那个东西在其他镜头中都标注为“纳尔迈调色板”,可见当时CCTV是把Narmer翻译成“纳尔迈”的。

不过,在上面那张图中,Narmer 就成了“纳尔美尔”了。

附:《秘境追踪》之《亚特兰蒂斯》中的一句话

《秘境追踪——亚特兰蒂斯》吸引我注意力的是开场不久时的一句话。大意是说,虽然关于亚特兰蒂斯的故事是柏拉图记录的,但是,经历史学家研究发现,柏拉图并不是第一个知道亚特兰蒂斯的人。

在对话录中,柏拉图以对话的形式第一次描绘了一个神秘的国度:亚特兰蒂斯。

柏拉图在书中只用了18页的篇幅,描述了亚特兰蒂斯这个神奇的国度,而这个故事却引起了考古学家、科学家以及史学家的浓厚兴趣,那么,柏拉图描述的亚特兰蒂斯是真实的故事吗?他又是根据什么写出的这个故事呢?

历史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其实,柏拉图并不是亚特兰蒂斯故事的首创者。

早在柏拉图撰写这个故事的两百年前,古希腊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梭伦就曾经讲述过过这个故事,而梭伦又是从埃及的一位牧师那里听到的,那个埃及牧师告诉梭伦,这个故事是真实可信的。亚特兰蒂斯的故事经过人们的口口相传到柏拉图的时候,已经存在了9千多年,虽然柏拉图只是根据传说记述了这个故事,但他坚信亚特兰蒂斯是真实的历史,书中对亚特兰蒂斯天堂般的描述也使当时的人们认为亚特兰蒂斯的确存在。

“柏拉图并不是亚特兰蒂斯故事的首创者”,这并不需要历史学家去研究发现。因为柏拉图自己在对话录里就是这么写着的。关于亚特兰蒂斯的故事,完全是在柏拉图对话录的《蒂迈欧篇》和《克里底亚篇》中。它们记录的是苏格拉底、蒂迈欧和克里底亚之间的谈话。《蒂迈欧篇》中,蒂迈欧邀请克里底亚把他从祖父梭伦那里听来的故事告诉苏格拉底。那就是雅典人和亚特兰蒂斯的战争故事。《蒂迈欧篇》对亚特兰蒂斯的叙述并不详尽,更详细的记录是在《克里底亚篇》。在《克里底亚篇》中,克里底亚详细描绘了祖父梭伦从埃及祭司那里听来的故事。原来雅典人和亚特兰蒂斯人的战争发生在9000年以前(梭伦时代的9000年以前)。梭伦听到亚特兰蒂斯的故事后,意图以此为题材创作诗歌,因此做了详细记录留下了手稿。作为梭伦的孙子,克里底亚得到了手稿,并自小熟读。

在介绍了这些背景之后,克里底亚才开始了对亚特兰蒂斯的详细描述。

因此,在柏拉图的记录中,已经很详细地解释了亚特兰蒂斯故事的来源。这一点,凡是看过柏拉图对话录的都应该知道,不会出现需要“历史学家经过研究”才能发现“柏拉图并不是亚特兰蒂斯故事的首创者”这样的旁白。

让我意外的是,作为一集关于亚特兰蒂斯节目的制作人,居然没有看过让亚特兰蒂斯故事得以流传的柏拉图对话录?

好吧,既然已经写到这期节目了,那就顺便再吹毛求疵一下。

CCTV再次犯了以基督教称谓涵盖一切的错误。古埃及(即使是希腊化了的古埃及)的是神职人员不是牧师,而是祭司——以前揪过他们以“教堂”来称呼古埃及的宗教建筑(应为神庙)。

这期节目我只看了开头这些文字,因此对后文不做评论。

发现我怎么好像跟CCTV有仇……

附2:粗制滥造的《卢浮宫指南》

未免矛头过于集中到CCTV,就把这篇一起拉上来吧……我后来看这本东西边看边在上面贴便签纠错,差点就去跟卢浮宫要退款了==||| 不过现在好像这本东西还在的书柜里躺着,N年没翻它了。

不知道去卢浮宫的几个会买这本书,看了一下前两章,发现书中大部分专有名词采用想当然的法-汉音译,有些译名和标准译名走样走得十万八千里,同一人同一地在这一页还叫这个名字,翻过几页人家就改名更姓了……

总之,要看懂还真要点本事的。

CCTV《世界历史》中的错误

就第一章举几个显著错误:

第一章:东方古文物(p16~p49)

该章节最可怕的错误在于:把美索不达米亚翻译成“梅坡塔米”!满页的梅坡塔米!!有谁知道这个“梅坡塔米”是什么玩意?

这种音译恐怕只有对古文明一无所知的翻译才译得出来的……

有了“梅坡塔米”的铺垫,把“埃兰”古国翻译成“埃拉姆”王国和“拉姆”王国(没错!同一名字出现两个翻译,而且还在同一页上!p35讲伊朗的那两段,第一段的“拉姆王国”就是第二段的“埃拉姆王国”),把尼尼微翻译成泥泥威,把摩苏尔翻译成莫素勒,把苏萨翻译成叙兹巴士翻译成巴索拉马里翻译成玛利拉格什翻译成拉嘎士阿卡德翻译成阿卡得古地亚翻译成古德阿,小亚细亚别称安那托利亚翻译成阿纳多黎赫梯帝国成了赫堤帝国(奇怪的是,赫梯人一会儿被翻译成赫梯人,一会儿被翻译成卡西特人),而苏美尔城邦乌鲁克时而叫做于鲁克,时而叫做乌卢科……p34的西克拉德人到了p98古希腊部分的介绍又成了西克拉迪人(其实是基克拉泽斯)……也就不足为怪了。

不过,大流士的大名,翻译(还有校对!)也不知道?居然叫人家达流斯……

我说的这些是我认为作为一个卢浮宫指南的翻译,只要稍微做点功课就不应当出现的错误。另外那些不那么知名的小地方还没列上来……

此外,中文遣词造句存在问题,也有些错字别字。

序言中,说游客“只须一步就能跨越漫长的世纪”,此处“”应改为“”。

同时出现“名副其实”和“名其实”。

“乌加利古城拉沙姆拉”明显是误译:Ras Shamra是现名,其古名为乌加里特(而不是乌加利)。